夜幕降临,屋外升起篝火。王自用、高迎祥等义军首领坐在一起开会。
此时,高迎祥早已经知道了杨乐和高一功结拜之事,倒也没有说什么,纯当是小孩子们玩耍,算不得真的。
高一功从墙上的干粮袋里摸出两个已经风干的玉米窝头,递给高迎祥一个,然后拿着另外一个,使劲掰开,凑在中间比画了一下,犹豫片刻,才把小一点儿的那块含在嘴里,把大的递给了杨乐。
高迎祥瞧见了,笑了笑,紧接着叹了口气,把手里的那个窝头塞到了高一功的手里。
王自用看了一眼墙上那个干瘪的布袋,黯然说道:“又没粮了?”
高迎祥点点头,片刻后,仰天长叹道:“三年了!整整三年了,咱们陕西省是滴雨未下啊!大树小草全都旱死了,地里面更是颗粒无收,官府还要增加赋税,这……天理何在啊?!”
王自用也抬起头,仰望着漆黑的夜空,说道:“世道艰难,被逼无奈之下,你我今日才杀死了征粮的官兵,现在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听说府谷县的王嘉胤军多粮多,正在招兵买马,不如,我们投靠他去吧?”
高迎祥思索片刻,看着一天都没有吃饭的诸位兄弟,重重点了点头,说道:“好,明天咱们就投奔他去。”
说完之后,他转过头对着杨乐说道:“杨小兄弟,对不住了。不是我们不带着你走,你也看到了,我们过的都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你没有武艺榜身,跟着我们,只会遭罪,说不定哪天还丢了性命。我这里还有些散碎银子,你带上他另寻他路去吧!”
“大……哥,你要赶二哥走?”高一功一听就炸了毛,豁的站起身来,高声质问。
高迎祥无言以对,他感觉这样确实做有些不妥。
王自用在一边劝解道:“一功,你不要耍小孩子脾气。杨乐兄弟细皮嫩肉的,吃不了苦,跟着我们更遭罪。”
其实,杨乐早就听明白了,他们已经商量好了。他的离开是必须的,他很明白,在他们眼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只会白白浪费粮食。但他们不知道杨乐是块宝,一块没有发掘出来的宝。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有些话说开了更好,于是,杨乐抱拳说道:“高大哥,谢谢你们今晚的款待,说实话,我还真不喜欢这些打打杀杀的生活,就算你们不赶我,明天,我也会离开。”
“二哥……你……真的要走?”高一功毕竟还有些小孩性子,说着话竟哭了起来。
“一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相信我们会再见面的。”杨乐拍了拍高一功的肩膀。
“你要去哪儿啊?”
“京城。”
宴席不欢而散。
第二天清晨,杨乐趁着高一功睡着的空挡,别过高迎祥,钻进马车,悄悄踏上了路途。
他不知道,高一功其实并没有睡着,但他知道自己留不住杨乐,此时他的心情正应了那句诗:相见时难别亦难。
……
榆林镇,又称延绥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濒我国著名的毛乌素沙漠南沿,位于万里长城的中段,历史上素为边陲重地。榆林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也是明朝与蒙古人交战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为了防备蒙古军的入侵,明朝政府曾先后在榆林镇一带进行数次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榆林镇距离高迎祥的老家――安塞镇不过百里之遥,杨乐坐着马车,大半天的功夫就来到了这座千年古城。
“杨兄弟,我只能送你到这里,前面的路需要你自己去走了。”马夫是个老车把式,看杨乐年轻,对他比较和气。这马车自然是高迎祥租来的,所垫付的银子只够到榆林。
“谢谢老把式。”杨乐道了谢,别过马夫,顺着进城的队伍往城门涌去。
杨乐刚要进城,这时,一匹骏马从南飞速急驰而来,马上军士挥舞着通关令牌,大声喊道:“边关急令:鞑子来了!快关城门!”
众人闻言,回头望去,只见几百米外烟尘滚滚,不知道有多少蒙古铁骑正往城门杀将过来。众人一下子慌了神,呼喊着往城里冲去。
谁都知道被留在城门外面的可怕后果,所以都牟足了劲往前冲,杨乐自然也被挤在其中。
当城门关闭的那一刻,杨乐瘦弱的身体从门缝里挤了进去,一边戚戚然的看着身后紧闭的城门,一边擦着额头上的冷汗。
“点燃烽火!”护城军士一声号令。城墙东侧的烽火台瞬间点燃,烈火熊熊燃烧,几乎照亮了半边天空。
便在此时,西城墙上的烽火台也轰地一声燃起了熊熊烈火,火势猛烈,向着西方更远处的长城关隘迅速蔓延传递。
榆林镇是边关重镇,历来受鞑子掠夺,所以导致民风彪悍,看到烽火台被点燃,百姓们都从家里涌上街头,一些青壮年更是自发组成了壮丁,往城门口支援。
“总兵杨大人和府台张大人来了!”有人喊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