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孙们平常见都见不到朱棣几面,这回自然是都围上了听朱棣讲故事。
看着儿孙满堂,而自己已经人到中年,多少年华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朱棣不禁显然回忆当中。只听缓缓地开口道:“事情要追溯到三十八年前太祖北伐的时候······。”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而在襄樊一带,则由征南将军邓愈向南阳一带进攻策应。
当阳县,这里是襄阳军的后勤大营,不少民夫和百姓都奉命把粮草、药品、木料等军需物资送往后勤大营。邓愈大军已经奔赴南阳七天了,而此地只留了不到三千人守卫,还有不少老弱残兵。
后勤大营中,一个中年文士正急匆匆地往营房赶,他正领完今天的粮食,正往回走,看起来有急事的样子。
砰一声,中年文士撞在了一个虎背熊腰的将军身上,震得他踉跄地往后倒,摔在了地上。
“罗贯中,你怎么走路都不看看,没事吧。”
将军连忙去扶中年文士,这名将军正是此地留守的将军宋晟。
“没事,不小心冒犯了将军。”
罗贯中连忙起身告罪,他以前是张士诚幕府的一个小幕僚,现在在当阳大营里做个粮吏,自然少不了来自大营中诸人的排挤,所以他也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
“诶,没事,老宋我身体壮。对了,记得把营房里的那个孩子照顾好,还有劳烦先生多教他读书写字,就拜托先生了。”
宋晟向罗贯中一施礼。这宋晟的父兄都随从朱元璋征战,所以他从小出身行伍,和一帮大老粗混在一起,为人虽然粗犷,但是为人倒是宽容,倒是对罗贯中这样饱学之士敬佩。
“一定,一定,在下定会照顾好小公子。”
罗贯中见宋晟不计较,也向他回礼。罗贯中心想:若是碰到别的将军,定会将他打一顿,还好碰到的是宋晟。
这小公子正是朱棣,此时的朱棣也是七、八岁的样子,朱元璋在他的儿子当中最重视太子朱标,对于他这个庶出的皇子倒是不上心,于是就把他给李文忠托管。大战一起,李文忠也率军出征,只是好好吩咐朱棣待在家。没成想朱棣竟然也想亲眼目睹北伐大战,可是自己老子也要亲自上前线指挥,于是朱棣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襄阳。邓愈拿他也没办法,总不能往回撵吧,于是就安排朱棣到当阳大营,让饱读诗书的罗贯中帮忙照顾,并叫他读书写字,对外称是自己的侄子。
“小公子,今天只有野菜面饼,就将就吃吧。”
回到营房,罗贯中把带来的饭食分给了朱棣,这个小公子倒是很乖巧,看起来是有教养的人家出来的,不过却总是求他带自己去战场看看。
“多谢先生了。”
朱棣此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看到罗贯中带饭回来了,赶忙接过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也不管这野菜面饼难以下咽。
而罗贯中并未吃饭,而是先讲面饼放在一边,拿起笔,在书桌上写着什么。书桌上各种书籍堆积,写的文字又罕有数字,显然不是他管的粮簿。
“先生的演义还没写完吗?”
朱棣边看书边问道,他手上,赫然拿的是一本《水浒传》。这是罗贯中师父施耐庵的著作,原本想拿去福建建阳出版,可是出版店的人根本看不上。这朱棣,大概就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读者了。不过后世有句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这两位倒是没有这样的顾虑。
“曹军破襄阳,追杀刘备这一段还是未能写完美。想来刘备一路往南逃,倒是会经过当阳,说不定刘皇叔还在我这块地方歇息过呢。”
罗贯中打趣道,他年近四十,年轻的志向已经被消磨了,现在只想着完成自己手上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还有师父的《水浒传》。把这两本书都出版,流传于世,让自己和师父的理想和信念都能藉由此书传递下去,就是罗贯中余生最大的愿望了。
咚咚的声音传来,这是只有在紧急时候才响起的战鼓声,意思是全军集结。
“不好。”
罗贯中出了营房,看到大大小小的将领士兵都往中军大营赶去,而且人人慌张,甚至还有不少人背着包袱从大营逃走,一时间,号令声,哭喊声,叫骂声不绝于耳。
“想来是有什么大事,罗先生,我们去中军大帐吧。”
朱棣此时也出来了,小脸也是一副严肃的样子。突然之间身处腹地的当阳大营报警,敌人来的这么快,想必是敌人的骑兵来了。
“这······”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们现在往回走,流民乱军可能会更危险,现在最安全的地方就在大营。”
朱棣一脸坚毅,他虽然没打过仗,可跟着李文忠这么久,也明白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危急之下,不能乱了阵脚。越乱,就意味这越危险。
看着这个小公子,罗贯中心中也勇敢起来,心想:大不了就是一死,连这个孩子都不怕,我罗贯中还怕什么。拉着朱棣往中军大营奔去了。
------------------------------
关于小剧场其实是为了致敬这些白话小说的奠基者,暂定是罗贯中和施耐庵的故事。他们小说中的故事来源于时代和理想,和本书的大背景是一样的,以后我尽量让两位写入小剧场中关于主线的故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