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那天晚上,我和以前经常一起组队的三男两女再次组团,前往了陕西省礼泉县的九嵕山也就是笔架山附近。(有一种说法,九嵕山上突兀的山峰犹如横在岭前的一堵屏风,其形状既像一个大大的“山”字又像古代文人案头上摆放的笔架,因此人们为了便利好记,便叫它笔架山。)

不瞒馆主,我从事的是地下工作,至于是为政府还是为个人服务,原谅我实在不能透露出来。”说到这里,男子露出了尴尬的笑容,表示出一脸的无可奈何。

梦元倒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并且对于梦元来说,男子不说并不代表自己就不能知道...

“众所周知的,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而唐太宗这么做的原因是: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

故此,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

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

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

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而昭陵之中,在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6匹石刻骏马浮雕像,驰名中外,曾有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

这是李世民自己选定的题材,也就是当今社会上知名度盛广的昭陵六骏!

他在隋亡以后,为统一割据的局面,巩固唐王朝新建的政权,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他骑过的六匹马,联系他的战叻。

据说当时担任营山陵使、工部尚书、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起图样,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镌而成的。

这六具石雕骏马是在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

每边三具,皆背靠后檐墙而立。据记载,原石在每块上角有欧阳询书太宗自撰的马赞诗,随后另有殷仲容隶书刻于座上,这些今俱不可见,原诗收入《全唐文》中。

六骏的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马呙”、“白蹄乌”。

昭陵六骏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为青石浮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我国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

在“飒露紫”中表现了唐太宗在与王世充作战时为流矢所中,丘行恭进前为他拔箭那种亲切形象。

昭陵的这些石刻在品类、造型及题材上,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独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写实,富有政治意义的不同凡响之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