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啊,一会儿你去地窖里拿些酒肉来,让老张两口子摘些新鲜的蔬菜,给这几个小友做顿美味,我这虽简陋,但也不能失了礼数啊。”李老汉吩咐道。
李子明爽快地答应了,转身又去大棚里告诉老张夫妇,尽快准备起来。
赵元康几人在老汉的屋中烤着火,老汉吧嗒吧嗒地抽着烟,一语不发,气氛有些尴尬。
还是通海能套关系,给老人家装了一袋旱烟,又帮他点燃,一起闲唠家常。
他本身就是东北人,又见闻广博,加上继承了东北人白活儿的特长,很快就让老汉觉得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
“老人家,听说您年轻时曾是一位采参的把头啊,那可是够厉害啊。”通海与老人搭讪着。
东北采参人,是行走在深山中以采参为生的人群。过去山里人把采挖参或挖参都叫做“放山”,一般都是几个人一伙,自愿结伴,推选其中一个有经验的人当“把头”,大伙备齐干粮后就在“把头”的带领下进山。
把头,可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角色了,除了拥有技压群雄的本事,还要有处事公允的威信。
采参队伍中也是鱼龙混杂,不乏性子偏激、我行我素之辈,这就非压得住场子的人,才能让他们信服,甘心为其驱使。
进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窝棚先安顿下来,然后,要在把头的带领下,焚香烧纸,跪祭采参人的祖师爷——“山神老把头”,祷告平安,万事如意。事毕,“把头”当众宣布采参的“山礼山规”,采到的参,由大家平分,这也就是采参人一年的收成了。
如果有人杀害他人谋夺利益,把头可以号召众人追杀、清理门户。
能在一众采参人中坐上把头的人,都绝对称得上一方枭雄,有的甚至成为军方势力的座上宾。
而像李海山老汉这样甘受贫穷、低调生活的人,绝对是其中的异类。
“没什么好说的,刀头舔血的日子,能活下来,就是上天眷顾了,还折腾什么啊。”李老汉意志萧索,不愿提及往事。
那些采参人冒死进山,忍受寒冷、野兽袭击、部落追杀、仇敌暗算等生死大难,幸运地活了下来
他们得到丰厚的回报,觉得余生不能再憋屈地活着,每一天都要对得起自己,多半就开始挥霍了。
“那您没少见到宝贝嘎达吧?”这是暗指大个成型的参王级别宝贝。
通海久走江湖,知道这样能人异士都有非凡经历,只是不愿对人言,微微一笑,起身给老爷子将杯子里的水蓄满。
“嗯,孺子可教。民间都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当然,这个七两、八两并不是现在人们所通用的计量单位,指的是过去十六两为一斤中的两,可以说,长成七、八两的人参,至少也得上百年的时间。”李老汉自顾自说着,反而道出了关于百年老参的隐秘。
“七两的参,已经是上品了,八两以上的,简直就是神品了,老朽有幸见过一颗灵根,但无缘采到,还因此折了几位老兄弟,凡是奇宝都有灵性,非是凡人可以染指的。”老汉幽幽叹道,压了口水。
不一会儿,李子明招呼大家去厨房吃饭,老张两口子已将桌子收拾好,摆满了一桌子菜,除了本地一些野味儿,最吸引人的就是大棚中的蔬菜了。
这些菜,在京冀地区无论春秋冬夏,随便哪个蔬菜市场都能买到新鲜的,但在东北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能吃到如此新鲜无公害的蔬菜,简直是一种奢侈了。
除了几道炒菜,还有一道东北称之为蘸酱菜的蔬菜拼盘,辣椒、黄瓜、葱、青萝卜等切成条状,蘸着一碟酱,那豪爽的感觉,简直太美妙了。
“老张,你们两口子回去休息吧,天黑前再来卷帘子。子明,你带着小高,和这个女娃去镇里买些进山的应用物品,我和他们二位有要事相商。”老人思路清晰地安排得当,众人自然听从了。
几人走后,屋中只剩下三人,李老汉出门吩咐两条狗进行守卫,将房门关闭,别上门栓,又拉上窗帘,显得很谨慎。
屋中光线一下子昏暗了许多,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老头搞什么名堂。
“两位既然想入山寻宝,想必有特殊的手段,可以查探出下落吧?”李老汉沉声问道。
“实不相瞒,我只是有此物的指引,其他的方法却不得而知了。”
赵元康取出血魔方放在桌子上,但却并没有什么异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