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教学医院的医生们,都有两种职称,分属两个部门管理。  从教师的角度讲,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解放前的教授,还要分一二三级;属教学编制,简称教编,由高教部门管理,确定编制人数,调工资、评职称、及住房修建,也都由高教部门负责。那时的教授、副教授多是解放前或解放初评定的。  医院初建,来的教授、副教授,屈指可数。全院只有二十余人,几乎都是科室主任。他们每月的工资,高得吓人,是工人的七八倍,低年医生的三四倍。那时,人们对教授们,都非常尊敬。  从医师的角度讲,是指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由卫生部门管理,属卫生部门编制,简称卫编。同样确定编制人数,调工资、评职称及住房修建,也都由卫生部门负责。  医院这个“儿子”,就有了两个妈。看似左手右手,都能伸手向妈要钱,是件大好事。但在实际管理中,却困难重重。  因不论教编、卫编,都要肩负同样的医疗、教学、科研三大任务,在医院的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一旦教编有较多的评职称、调工资的名额,就都能喜笑颜开,高升一级;而卫编的,就只能干瞪眼。反之,卫编名额多时,教编的又干瞪眼。人为不平,竟然长期听之任之。  解放后,因不重视评职称,多数讲师、副教授,早已具备高一级甚至两级的水平,但仍只能拿现有级别的工资,心中免不了有怨言,但绝对不能吐露,以免被扣上,争名夺利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帽子。  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恢复了职称晋升,并年年都有人升教授、副教授,尽管仍有名额限制,但没有几年时间,一个科室的教授已多至三四位,副教授多至七八位,还有不少人排队申报。  因此,有人说:“过去的教授凤毛麟角,现在多如牛毛”,明显有贬低后者之意。其实各有千秋,前者,医德高尚,基础扎实,精通外语,在当时诊治水平冒尖;后者一年做的手术,相当前者一生的手术;多数人也能漂洋过海,掌握最新医疗技能。  那时的高年医师,有的曾留学欧美,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就毅然冲破重重阻力,回来报效祖国。他们见多识广,功底深厚,能传授国外最先进的诊治技能,倾注心血,培养我国的医生。  有的是医学博士,已有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本专科的疾病,有极高的诊治能力。他们肩负着救病治人,指导低年医生的重任,又要刻苦研究,疑难病症的诊治,或医疗器械的改进。  有的早已著书立说,撰写的专著、论文,畅销国内外,一版再版,供不应求,并因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常参加外院疑难病症的会诊,医科院校教材的编写。  ……  他们除了敬业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更是时刻牵挂。能拖家带口,从生活优越的地方,来到这艰苦的大西南,已表明了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在极为困难的连续三年荒年中,又都能咬着牙关,同甘共苦,奋力抢救患者,挺了过来。没有任何人动摇,退缩,更是令人敬佩。  那时,国家对高级知识分子,也视为宝贝,十分关怀,荒年时发给他们特殊的票证,购买其他人买不到的食品,或在指定的地方,吃一顿有油水的饭菜,以保证们的健康,专心从事研究。  他们中也有人将这些票证,转送给更为需要的下级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对这些肚子一直咕咕叫的人,对这些家中还有卧床老人、年幼孩子的人,真是雪中送炭,许多年都忘不了他们的恩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