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皇宫的时候,一清子对蓝烟的态度大改,想到之前自己竟然还当着她的面质疑,现在他只觉得惶恐不已。
以朱瞻基对她的宠爱,以她能得到天授神技,自己开始的话都有些太冒失了啊!
不过蓝烟并没有把他开始的话放在心上,现在,她考虑的是如何不让其他妃子嫉妒,维护和谐了。
回到宫中,朱瞻基又跟一清子商议了一番建立筹委会的事宜。
按照一清子的意思,如今这件事还不能大力宣传,而是先做筹备。
这也符合朱瞻基的想法,要把科学整理成册,系统规划各科,起码需要一两年。
另外还要从道教中招收一些思想开明的弟子,先培养一些核心弟子,专门负责各方联络。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些科技人才出来,他们可是今后真理教的核心力量。
打发走了一清子,朱瞻基谁也没见,独自在书房里回想从昨日到今日的经历,包括想法的转变。
他需要通过这种回忆,将思路完全理清楚。
之前跟一清子的对话,让朱瞻基真正明白了自己现在要做什么。
在道教的基础上建立一门新的分支,需要与全国的道教联络。
不过这方面朱瞻基不用担心,以前担任他师父兼护卫的玄真,因为天性纯良,上不得战场。
在传授了朱瞻墉他们几年武学之后,就被朱棣任命为了道录司右正一。
这个职位相当于后世的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左正一这个职位,也就相当于秘书长这个职位一直是由龙虎山张家担任。
道教在华夏源远流长,派系众多,在全国来说,随便就能划分几十个派系。
但是总体来说,主要还是由南派正一和北派全真两大派系。
南派一直是以龙虎山为首,他们在蒙元入侵之时,为虎作伥,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安宁,依旧忍了张家。
但是他虽然让张家挂名道家领袖,却从不重用,反而开始扶持北派全真。
武当山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被重修,并且耗资相当于三百万两白银,要知道,历史上修建北平城,也不过花了三百多万两。
玄真如今担任这个职位,在张家不被重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道教领袖。
这个时候的道教领袖,可不是后世那个无权无势的秘书长,而是对天下道教有生杀之权。
朱瞻基出海期间死去的老师姚广孝,他就是与道录司并列的僧录司左善事,统管天下佛门。
也由此可以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关于组建真理教传教地,各县分部,朱瞻基就准备交给玄真来负责。
只要朝廷一声令下,朱瞻基相信,大部分道观会立即改弦易辙,加入真理教。
但是道经总纲这一块,朱瞻基交给一清子来负责,这也算是对权力的平衡。
这种总纲就是从全国召集有道之士,然后将易经,道德经等道经里面,所有关于思想和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甄选和提炼,让其更符合皇家统治,社会发展。
除了他们,朱瞻基还会从下马桥这里挑选各种理科人才,加入教派。
他可不想把这个教派弄得神神道道,而是要把这个教派办成一座座新式学校。学古文,学数学,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
挂靠道家,不过是为所有人找到精神的信仰根源,而不是让人迷信。
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因为无知者无惧,无惧者疯狂。
在后世,为什么全世界恐惧中国,一个原因是政府强大,另一个原因就是白种人觉得中国人大多是无信仰者。
你心中没有恐惧的事物,谁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
比如阿拉伯的女人,一般是不能嫁给外国人的,就是嫁,也必须嫁给持经者。
也就是说,能嫁给基督徒,因为他们也信教,但是不能嫁给没有信仰的人,除非你也信教。
因为宗教信仰可以观察的出,而且西方人一般都有信仰,所以他们将这种当做普世价值观发扬光大。
在朱瞻基看来,这是一种愚昧之极的表现,但是因为人家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标准,所以就用这样的方式来遏制你。
在朱瞻基看来,这个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儒家的仁义诚信,墨家的大爱都是信仰,自由民主也是信仰。
中国人信仰的是祖先,这比外国佬们要更实在,更先进。
一个真正好的信仰,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得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看这种信仰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不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不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是不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固。
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
如今这个时代,想要遏制儒教,就必须要有能取代儒教的思想。
这不仅仅是为了继续控制民众,也是为了开启明智,告诉百姓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只是为了打到儒教而打倒,没有取代的学科,那么以后科举怎么办?百姓上升,发展的渠道是什么?
这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稳定秩序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些,整个社会会乱成一团。
在后世那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里,人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没有了儒家学术,也是因为老马的学术已经被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但是即便如此,过了几十年以后,国家还是不得不捡起儒家的许多东西,因为老马的理论也不完善。
道教有群众基础,道家的理论其实在政治,文化,经济,数学等各个方面,与儒家不差上下。
特别是明初阶段的三教合一,让儒教和道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朱瞻基这样做,从这个方面下手,不会引发太大的社会矛盾。
加入说现在把墨家,杂家再搬出来,根本行不通,因为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墨家,什么是杂家。
所以,依旧以儒家,道家的思想为主干,将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知识填补到儒家那些经义里面去,才是正确的做法。
研究儒家再厉害,最多也就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国学大师。
但是几千年来,一直是这样一些人成为国家的领导人,管理者。他们被官场熏陶,最后一个个变成黑心政客。
大明不是没有专业技术官员,但是专业技术官员只能为吏,只能为小官,根本掌握不了权力。
想要改变这一切,光是从官员调整上着手,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之一切,只能从知识结构上来改变。
以后,户部不会算账,不会统计的官员不用,吏部不懂皇家心思的官员不用,兵部不懂行军打仗的官员不用,这样持之以恒,最多二十年的时间,就能让大明走上正确的道路。
加入现在就取消科举,将儒家推倒,只会让天下大乱。
整理好了思路,朱瞻基拿起了铅笔,准备将这些都写下来。
外面传来了陶昌的声音。“太子妃,请容奴婢通知殿下一声……”
这句话其实就是通知了,朱瞻基让人不要打扰了他,但是太子妃是他母亲,陶昌不敢阻拦。
张氏带着孙娴和几个内侍与宫女来到了书房门口。“你们在外等候,不得打扰。”
“是……”
一群人散去,陶昌看了看朱瞻基,见他暗中摆了一下手,这才也离去。
朱瞻基笑着转到了书桌之外。“母妃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话要交待孩儿?”
等到他的眼神转到了孙娴的身上,孙娴不敢与他对视,低下头去。
张氏柔声问道:“蓝良娣接管你下马桥的研究院,究竟是何用意?她一个女流之辈,如何就能抛头露面,岂不有失我皇家威仪?”
这件事朱瞻基并没有隐瞒,张氏和孙娴能知道也不足为奇。
朱瞻基虽然对张氏尊敬,但是却也不想跟她为了观念上的分歧争执,因为这样根本说不清。
回来时候,他就已经跟蓝烟沟通好了,就抱着斗姆娘娘转世这样的话来应付众人。
虽然这件事在一清子的分析下,不能明着全天下宣传,但是用来对付张氏他们,却是刚好。
有了这样的说辞,再让蓝烟露出一点不同凡响的地方,他们这些女人就不会成为麻烦。
朱瞻基开口说道:“昨日蓝良娣得斗姆娘娘转世托话,斗姆娘娘青睐于她,授她绝艺,而这些绝艺是我大明前所未有的,能让我大明脱胎换骨。”
张氏和孙娴两人都大惊,看着朱瞻基惊讶叫道:“什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