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父母倒是没想太多,青衿之城刚开业不久,正是生意火爆的时候,夫妻俩每天忙得很,这使得他们无暇关心除生意之外的所有杂事。他们甚至连陈沫连跳三级,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不知道。(跳级申请是需要家长签字的,但陈沫看他们忙得都顾不上睡觉,便一手包办了。) 5月,青衿之城经过一个半月的经营,算是步入正轨了,盈利日渐上涨。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大学生们大多都是彬彬有礼的读书人,他们没入过社会,不用工作也有金钱来源,所以大多学生都是需要就买、少部分家境良好的学生是喜欢就买,他们大多不会讲价、或是讲不过精明的生意人,往往都是花大价钱买了质量也不怎么好的衣服。 但青衿之城就不会有这个问题。青衿之城的价格都是固定的,不需要费心费力的讲价。别的地方买一件价格适中、款式喜欢的衣服不容易,但在青衿之城,以差不多的在价格,可以有很多选择。更重要的事,青衿之城没有时时刻刻在边上盯着自己、不断劝说自己买下不适合的服装的服务员! 除此之外,青衿之城还有包包、文具、饰品等,可以说,一般学生出去逛街想买的东西,这里都有!于是,青衿之城定价、实惠、种类繁多、一站购齐穿戴的标签已经在各大学扎根下来。青衿之城成为当地大学生们出门逛街的首选之地。 陈沫在宏博的时候,甚至都能听见某些学员在谈论青衿之城! 一边好,另一边就坏,生活总是如此。县升级为市区,带来的好处多,但坏处也有!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市容’的问题。为了维持整洁的城市面貌,夜市不允许摆摊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两年‘夜市’在不断扩大,卖小吃、摆地摊的都不断增多。陈家的青衿之城已经步入正轨,但在夜市由王奶奶和李姐照看的地摊的收益却在急速下滑,由此可见青衿之城对周围这些服装商贩的冲击有多么大,既然如此,地摊不摆也罢。 但陈妈妈不舍得放弃小吃摊的生意。随着各种小吃摊的不断增加,让陈妈妈管理的小吃摊的收益下降了不少,但由于陈家小吃摊口碑已经深入人心了,收益还是不容小觑的,这让还没从贫穷中彻底走出来的陈妈妈怎么舍得放弃? 和陈妈妈想法一致的商贩不少,毕竟,谁不想赚钱?上面说不允许就不允许?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小贩装作没看见夜市周围墙壁上贴公告,依然我行我素,照摆不误。 政府见没效果,直接组织了一队城管管理温江区。城管出马,小贩们就怂了。大家赚的都是辛苦钱,怎么经得住被城管抓住,就被扣掉所有装备、货物,还要罚款的严重惩罚? 陈妈妈见状,再不舍得也得舍得。只好停止摆小吃摊,就此收手。协助摆小吃摊的两个员工的合约还有几个月才到期,再加上王奶奶、李姐,青衿之城的人手有些多了,他们还有高昂的贷款要还,王奶奶也就算了,其他人……他们可养不起闲人啊。 大家都是签了合同的,说好签一次合同工作一个学期,要继续工作的,等开学前重新签一个学期的合同,这样做是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但现在离放假还有两个月,这段时间该怎么办呢? 夫妻俩发愁。 陈沫有意无意的提醒她们:可以带着这些员工,在王奶奶的房子里开个小饭馆。这个年代,妇女大多都是能做的一手好菜的,李姐以及两个合约快到的大婶,做饭做菜应该差不了。再不济,在青衿之城的内部工作的人都是女性,还找不出厨艺过得去的人吗?换换就行。王奶奶年纪大了,帮忙打扫一下卫生也就算了。 青衿之城是紧贴着两个老房子修建的四四方方的房子,为了方便进出,就在中间的位置开了个双开的大门,正对着两个老房子之间,两个老房子原本的大门就被封了,面对面的开了新的门,另一侧面也开了后门,使得老房子原本的两侧、屋后的空隙都被利用起来,形成了小院子。 由于这点位置不大,原本一直被当做空地堆杂物。新房修建时,陈沫让父母把这些杂物都清理了。然后她也没让父母再管。自己带着弟弟,把两个老房子的散落在各处的容器都翻了出来,老人们都是不舍得丢东西的,哪怕是漏了一个洞、再也不能用的盆,或者是缺了口的碗。陈沫带着弟弟,玩似的翻出很多可以装泥土的东西。 修房子之前,菜园里的泥土被特意收集起来,放到了塑料箱里,后来塑料箱不够用了,多余的泥土就堆在了屋后,那一米左右宽的空隙里。房屋修建完成,塑料箱搬到了新房屋顶,形成了屋顶菜园。但这些多余的泥土依然留在了空隙里。 陈沫带着陈辰,用这些破破烂烂的容器,装上泥土,摆在了陈沫自认为合适的位置,然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玫瑰、蔷薇、牵牛、杜鹃、芦荟、吊篮……有些是陈沫直接从各个地方收集而来的成品,直接移栽的,有些则是陈沫特意去找的种子种下。 上辈子的陈沫没养过花,为了让这些植物顺利生根发芽,陈沫在‘风声’找了不少书籍研究,也许是植物本就生命力强大 ,也许是陈沫从书里学到的有用,这些植物大多都顺利发芽了。现在,两栋老房子周围的空地上,都开满了鲜花、绿植,风景宜人。 原本那一米宽的空隙的泥土,能用的都用上了,没用上的被陈沫移到了双开门正对的栅栏边,陈沫和陈辰收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把多余的泥土围了起来,形成一个小花坛,花坛里种了两颗葡萄藤,现在也都长了不少,顺着栅栏开始往上爬,看着很喜人。 总体来说,老房子周围的环境改造的不错,看着很舒心。 两个老房子都是典型的旧时代、四川农村的瓦房,带烟囱的那种,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很老旧的样子,但房子的墙,下面一半是用厚实的石块堆积起来的,上面一半是用砖砌的,这样的房子虽然看着不怎么样,其实都很坚固耐用。两个房子都是两层,一楼6间房,二楼4间房,外加一个小露台。 这一片的几户人家,几乎都是这样的房子,再加上不远处还存在的农田,不难看出,这一片曾经是农村,后来温江县扩建,慢慢与这里连接起来,成为了温江县的边缘地带,现在由县升级为市,这一片也就成了成都市的边缘地带。 王奶奶独自住一栋房子,但她一般也就用卧室和厨房,其他房间都是空着的,如果用来改成一个小饭馆,也可以继续卖小吃,依靠着青衿之城带来的人流量,说不定还真的能挣钱! 夫妻俩合计一下,周边环境不错,室内空间充足,再稍微把营业的几间屋子打理一下,弄得干净明亮点,赚点钱应该不成问题吧? 说做就做,夫妻俩第二天就找了附近几家懂得翻修瓦顶的大叔,把两个老房子的屋顶的瓦片该换的换,该补的补。由于给了不少的工钱,还包了一顿丰富的午餐,这使得几个大叔干活挺卖力,不出一天,两个屋顶就打理完善了。 次日,夫妻俩带着这几个多余的员工,把两个老房子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尤其是王奶奶住的那栋楼的一楼!从里到外打理一番的老房子,看上去没有以前那么破败了,反而有一丝丝古老建筑的风情,再加上周边被陈沫精心打理的花卉绿植,安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第三天,夫妻俩开着一辆小三轮,去处置办桌椅板凳、厨具、柴米油盐…… 五月下旬,青衿之城小饭馆开张了!青衿之城一楼的双开门大开着,旁边竖着一个很惹人眼的告示牌,上面写了小饭馆的菜单及价格,很实惠,所以不断有学生好奇进去看看。 一出门,就能看见在两个老房子之间,随意摆放、却又充满美感的花卉绿植。小院中间立着一个告示牌,上面只有一个大红的箭头,指向左边的房子。 跟着指引走进别有风情的瓦房,来到改建后的堂屋,入眼的就是小吃摊(陈妈妈以前在夜市摆的那个),眼熟的小吃摊以及吃食,让学生们反映过来,原来这个小吃摊搬到这里来了啊! 堂屋左边的前后两间屋子布置得差不多,里面摆着最普通的小木桌、小木凳。大多街边装修不怎么好的小餐馆几乎都是这样的桌凳,显得很廉价,上不了档次。但同样的桌凳放在这‘古朴’的房间里,反而有一种别致的感觉。 最后面的两间屋子是厨房。之所以有两个厨房,是因为旧厨房是那种上了年代的、带烟囱的屋子,灶是要烧柴火的,炒菜效率不高。但柴火烧出来的饭菜其实比液化气、天然气烧出来的东西香,所以这个厨房被用来炖汤,一次就能弄一大锅,用微火煨着,有客人要的时候,现舀出来,别提多香了。 旧厨房左边的屋子被改成了现代化一点的厨房,一边摆了两个很大的电饭锅,另一边摆了两个煤气灶,中间是一个长方桌,上面摆有两个实木的大菜板,桌上立着一个刀架,插了好几把型号不同的刀。桌子面向后门的位置,弄上了自来水管,方便洗菜刷碗。 堂屋后方的屋子是原本的旧堂屋,由于青衿之城的修建,原本的大门就被封上了,现在成了一件暗屋。这件屋子被用来放原材料。 大米、调料、香料都是批发买的,有序的放在角落,旁边还堆了几麻袋土豆、红薯等一些耐存放的东西,另一边的架子上则放着各种豆子、晒干的香菇、菜干等,零零散散的。架子的最下面摆了一排的大坛子,里面腌着各种各样的咸菜,如果顾客是几个人一起在这吃,他们就会送上一小碟咸菜。 整个一楼的六间房都四通八达的,连接几个房间的门并没有锁,他们不怕学生会进入厨房参观。他们买的新鲜的蔬菜、鱼肉,用的都是优质的大米、正规的调料,绝对经得起检验。 学生们吃过后,纷纷表示不错,尤其是汤,好喝到不行,(土灶是由一个大锅、两个小锅组成,所以小饭馆每天只做3种汤)。不少学生临走前还打包带了几份东西离开。 青衿之城小饭馆的生意出乎陈沫意料的好,她原本想着: 这里位置太偏,虽然青衿之城带来了不少人流量,但饭馆肯定只有饭点才有生意啊,有多少人饭点的时候还在青衿之城闲逛?饭馆场地都是现成的,添置的厨具、桌椅也不算贵,蔬菜粮食也很便宜,原始投资不高,想要赚点生活费还是容易的,但想要多赚点,怕是不容易。 为了尽可能让小饭馆生意好点,陈沫父母在准备开业的时候,陈沫也没闲着,她乘着空余时间,把学校周边的饭馆都转了转,仔细研究他们提供的菜单,最后整理出的菜单,绝对没有与别的饭馆重样的! 菜单上的东西都是陈沫在收集来的菜谱上找的,很多都是外地的菜,没人会做,即便其中有几道菜陈沫上辈子吃过,但她也做不出来。陈沫就带着几个大婶,一边把菜谱念给她们听,一边和她们一起研究。 到底是做了很多年年夜饭的‘大厨’,多尝试了几次就做出来了,陈沫尝了尝,感觉味道还行,虽然缺少了这些菜的本土风味,但也算新奇了。她家饭馆在地理位置上就输给别家了,于是只能在菜谱上创新才能有机会! 由于各个菜的味道并不地道,陈沫索性就把所有菜都换了个名字,类似于‘白雪飞飞’-----豆腐,‘青梅竹马’-----青菜,‘红颜薄命’------鸡肉,等等。 陈沫没有想到,青衿之城小饭馆居然因为它‘独特’的环境和菜谱火了!居然有学生为了看看这个‘特别’的小饭馆特意跑一趟!当然,青衿之城小饭馆会火,除了因为环境和菜谱,还有一些别的隐藏因素。 这段时间城管和小贩的斗智斗勇正激烈着呢,很多小贩才刚摆出来,还没卖几份东西、远远看见城管就跑了。小贩们苦,学生们也苦啊。 学校里的大锅饭虽然便宜吧,但也难吃,谁能受得了天天在学校凑活,以前有‘夜市’可以打打牙祭,顺便消磨消磨寂寞的夜晚(这个时候还没有触屏手机,上网还得去网吧、学校机房)。可现在,很多既不迷恋网络、也不需要加班加点学习的人就无聊了。 夜市周边也有饭馆、几家卖东西的店铺。但是呢,这些店都是常年在这里的老店,口味都没怎么变过,哪怕好吃,但也不能经常吃啊,更别说那几家转来转去都是那点东西的店铺,有啥好逛的。 而青衿之城几乎每个月都会到一批货,总有新的款式上架,上上下下共三成,一圈逛下来,总会有收获。 逛累了,还能去小饭馆吃个饭,小饭馆的东西新奇,卖得都是学校和周边没有的东西,来一次点一个菜,就算每次点的都不重样,也够来很多次了,就当换换口味。即便不到饭点,也能买个小吃,走了还能给室友带点回去。 来一次,总不会空手回去。如果是好几个人一起来的,吃饱了还能自己走回去,顺便消消食,反正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 小饭馆火了之后,青衿之城在饭点的人流量明显增多,开小三轮的司机都说“哪怕一来一回也就7、8分钟,但高峰时期的时候,学生排了老长的队,有些等不了的,就自己走过来,有些不愿意等或走的,就直接回去了,是不是应该多配几个车啊?” 夫妻俩听闻,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决定听取司机的意见。过几天就再买两个小三轮、再招两个司机,减轻高峰时期的压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