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那会儿呀,日军打到了八桂和龙城,那时候每天都是数不清的炮弹轰炸,我们租的房子也没幸免于难,中了一弹,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家当全都化成了灰,不过还好全家人早就躲在了防空洞里才免于遭难。”
“等炮弹声消失了好几天,我就连忙带了把铁锹回去,从废墟里挖出了几本虽然有些变形但还可以看的书,我当时那个开心!你们现在这年龄,已经很难明白在那样的岁月里有几本书的价值。”
“除了这咳。”说着说着,杨振宁突然轻咳一声,摆了摆手笑道:“这年纪大了呀,动不动就会忆当年,我们刚才聊到哪了?”
“您对现在物理教育问题的观点。”吴斌微笑着回答道。
现在已经是晚上点,但坐在客厅里的两人都没有想要停下这场谈话,翁帆在拿了一条毛毯给杨振宁盖上之后就回了房,丝毫没有要破坏两人兴致的意思。
在谈及教育问题时,吴斌从杨振宁的话语中读出了他觉得大学里的物理教学似乎有些跑偏了,因为他们总是试图用抽象的代数推导来取代物理过程和物理图像的认知。
“哦对对对。”杨振宁点头,“谈谈你的看法?”
吴斌:“我和您持一样的看法,虽然现在举出物理例子时使用了巧妙的数学处理,但是我仍然坚持物理思维是第一性的。”
“在思考物理问题时,物理思维和图像是内容,数学相当于文字和语法。数学技巧可以大幅简化物理计算,但不可过度夸大数学的作用。我个人是十分强烈抵制物理教材数学形式化倾向的。”
“极好。”杨振宁语气虽然并不强烈,但看着吴斌的眼神中却是又多出了几分肯定。
“我们国家的科研虽然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想要再次引领世界,那还有很的路要走,而在这条路上,你这样年轻的引路人是不可或缺的。”
“从今天和你的一系列交谈中,我发现你虽然醉心于科研,但也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之人,对所见所闻之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我相信若干年后,你的影响力必然会渗透到更多领域里去。”
“杨教授谬”
但还没等吴斌谦虚完,杨振宁就摆手道:“这种时候就不要谦虚了,和我说说你的心里话,有考虑过这些吗?”
“我吗”吴斌低下头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我的确有在科研领域成为创新引领者的志向,不过对于更多的领域暂时还没有更多想法。”
杨振宁:“有这志向就好,就好啊”
接着两人的谈话依旧没有结束,在这宽敞的客厅中,他们又聊了许多,有关于学术的,也有关于生活中的种种。
不过作为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大佬,杨振宁随便抛出的一个回忆故事就充满了传奇成份。
比如他回忆他的父亲杨武之,这个名字也许现在没什么人知道,但在民国时期这位可是响当当的学术界大人物,在菁华当了年的数学系教授,华罗庚以及陈省身等著名数学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这种随口说出来的事迹吴斌除了一句“牛逼”之外实在是找到另外的语句。
估计如果被他高中那位语文老师周文祥见到,必定又要批评他说词汇贫乏。
不过从这些故事中,吴斌也明白了眼前这位老先生的童年就是在菁华园度过的,也难怪归国之后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在菁华任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