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剧组的几人坐在一起围着撸串,桌上都是熟悉的人,导演顾铮、他发小许哲、男主角刘杨,还有秦旭。 也没叫其他人,就熟悉的几个人吃顿饭聚一聚,当然,也有点杀青饭的意味,因为吃完这顿饭就要散伙了。 而女主角的戏份早已结束离开剧组,其他的配角群演也陆续离开,眼下的剧组剩下的人不多,再排除无关急要的不熟悉的,凑凑就这几个人能聚一顿饭。 当然,这里面和秦旭关系最好的还是顾铮和刘杨,一个是招他入伙的,一个是和他脾气相投,有过共同吃瓜友谊。 喝了几杯酒,大家都热络上了,聊的还是关于这部电影的,最后秦旭问了一个重要问题――这部电影怎么上映? 这可是个大问题! 在当下电影想上映首先要过广电的审,然后你就要思考院线问题了,没有院线这类关系,哪个电影院会播?更不提票房什么的了。 现在还是制片厂时代,以国营公司为主要院线,私人的院线小且规模不大,所以院线还是要靠人脉关系去找,只是不知道顾铮这个导演有什么底牌了。 谈到电影的上映问题,顾铮的脸便拉拢下来了,一看这表情,秦旭心里便是一咯噔,不会辛苦拍的片没法上映吧? 想着便听顾铮长叹一声,道:“我找了之前攒下的关系,把这部电影挂在一个制片厂的牌下了,宣传和发行人家解决,不过是一次性买断打包。以后这片子就和我没什么关系了!不过我投的钱也回本了,就剩为了个名声,到时候上映上面还印我的名字,说来都一样。” 就是以后票房多高,好赖都跟你没关系,秦旭腹诽。 不过有得有失,人家也不会白干活,总要得些利益。 大家沉默了会儿,顾铮起头转移话题,“旭子,这是你第二部影片了吧?以后就打算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了?” 秦旭十分干脆的回应:“就这么走下去了!我现在除了演戏啥也不会,也没什么可靠的生存技能,再说演戏这活我还挺喜欢的,就这么走走试试吧。” 顾铮了然,而后语重心长:“你既然想走演戏这条路子了,那怎么也要找个正经的公司和经纪人吧?” 秦旭想了想,问:“我要公司和经纪人干啥?” 前世他可听说了不少公司的事儿,什么苛待艺人,什么拉皮条,甭管这是不是真的,但总归让秦旭对经纪公司什么的产生了一丝抵触的情绪。 再者,签了公司那约束可就多了去了!再也不是自由身。 顾铮看着秦旭,“你不签公司怎么会有资源,况且那也是个靠山。” 看着秦旭还是不怎么感兴趣,顾铮无奈道:“那经纪人总要有吧?以后的道路规划,打理业务还是小事,主要是能给你找电影试镜的机会。” 秦旭:“我这两部影片好像都是自己找上门的吧?而且找经纪人还要给自己收入的分红是吧!” 说起这个,秦旭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他两部影片一共就赚几千块钱,再分就不剩多少了,估计温饱都顾不及,说白了不找还是因为秦旭太穷。 一旁的刘杨无语:“你以为谁都能像你一样,非科班出身还连续有两部片子找上门,一个还是男主角。” 秦旭讪讪的笑了笑,他的运气好像是有点好啊!再瞄一眼桌上三人的表情,好吧!不是有点,是非常、非常好了。 顾铮没再问刘杨以后的打算,因为他现在还是个高二学生,只是趁着暑假来过一下演戏的瘾,算是圆了自己的明星梦,之后他就要出国了,家里给他安排好的。 这次演戏也是场偶然,他们找的片场在一个学校内,学校答应在暑假免费给他们用,只为了能宣传一下,影片里要有刻着校名石牌的镜头,顾导答应了。 刘杨在这儿上学,被考察地点的顾铮给看上了,就出演了男主角。 几天后,秦旭和贾章柯在北电附近聚了聚,聊了聊关于《小武》的事儿。 小武的后续制作颇为艰难,这会儿数字剪辑在北京尚未流行,于是《小武》的后期照传统教科书上传授的按手工的方式来进行:“印样片”、“声带转光”、“混录”、“套底”…… 贾樟柯和录音兼剪辑林晓凌泡在新影厂那间没有空调的小屋里,对着巴掌大的监视器剪完了《小武》。 混录时又出了点儿问题:录音兼剪辑林晓凌不认同贾章柯的混录方案。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最后老贾只好找来同学张阳。 北京最热的七月,《小武》完成了。 而后直到现在,贾樟柯一心盘算着如何推出《小武》。 聊天时老贾给秦旭透了个底,他要把《小武》拿到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去参奖。 听到这个消息,秦旭很兴奋,好家伙!去外国参奖呀,走出国门啊,听着就特不真实,可却在他身上发生了。 再一听是国际电影节,各种高大上的感觉就来了,他甚至想到了要是获奖了为国争光的问题。 后面老贾的话秦旭也没听进去几句,只记得这个奖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 剩下的他全抛脑后了,只是在脑海中牢牢记住了戛纳和威尼斯这两个电影节的名字,想着自己会不会有包揽三个大奖的一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