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情一件一件说。 先说云来楼的事情。 云来楼是一家伫立在方氏菜馆对面的同类型酒楼,这家酒楼是大概九个月前开张的,掌柜是方氏菜馆前任老板被逐出师门的大徒弟林孝鹏,其身份注定与方氏菜馆天然的有着竞争关系并且自带浓浓的恶意。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林孝鹏本人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就是他第一个想到了用说书先生来吸引食客到酒楼吃饭,并请了被秦门私底下称为“言情教主”的逍遥子来酒楼说书,致使云来楼从开业那天起就客似云来,一度挤兑得对面的方氏菜馆险些关门大吉。 直到两个月前,黄家四娘因受逍遥子说书的误导与一卖画郎崔郎私奔被抓,愤怒的娘亲小陈氏率领家丁砸了这家店,才让这家店辉煌的开局成为过去。 按照秦门之前的设想,云来楼在遭遇小陈氏给予的双重打击(精神上和肉体上)之后,从修复整家店遭到破坏的家具到弥补因黄四娘事件造成的舆论伤害,起码也要小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可事实证明,这真的是他小看古人了。 云来楼经过了两个月的整修后重新开张,作为掌柜的林孝鹏当机立断解雇了逍遥子,一招解决了原本一直萦绕在酒楼周围的食客们对于孩子听说书会不会有样学样跟着私奔的担忧,紧接着他也没有再去雇其他的说书人(秦门觉得他大概是知道食客只要看到云来楼和说书放在一起就会产生不适),反而是受到秦门在方氏菜馆宣传的启发,也弄了道新菜,然后亏本做了三天的免费试吃—— 原本死到不能再死的一家店就这么被他给救活了! 秦门看到这个剧情发展也是瞠目结舌,一度以为对面那个林孝鹏是自己穿越的同乡! 云来楼的快速恢复是方氏菜馆的众人想象不到的,大家经历了惊慌——警惕——麻木三个过程,最终自暴自弃,表示反正他们也只能干看着什么也做不了,还是等人家到时候出招他们再见招拆招好了┓(`)┏ 这件事对于秦门来讲更多的算是个见闻,而关于晋江下游瘟疫的事情却与他有关了。 晋江下游在洪水退去之后又闹起了瘟疫,盛夏时节天气闷热尸体遍地都是以至于细菌病菌滋生非常之快,瘟疫到来的让原本以为灾难已经结束的人们猝不及防,顷刻之间横尸遍野,爆发种种人间惨剧。 其中唯一让人感到安慰的大概就是古代交通不够便利,使得瘟疫的传播集中在晋江下游地区,并没有蔓延到都城以及其他城市来。 朝廷在接到晋江下游瘟疫的报告后立刻做出了反应,他们设置了一重又一重的关卡,禁止晋江下游可能染上瘟疫的灾民逃到其他城,也禁止已经离开晋江下游的灾民返回家乡,然后派了一群大夫赶往灾区,带着他们所能带的可能会用到的药材,同时也带了一群士兵,一旦情况不受控制他们会及时做最坏的打算——在医疗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时代,秦门觉得朝廷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宋氏兄弟来找秦门和他说起这件事,为的当然不是在遥远的家乡遭受瘟疫的可能还活着的亲人们,更多的还是为了此时此刻因为无法返回家乡聚集在都城城门口的灾民们。 一个秦门所不知道的情况是,并不是所有逃难的灾民都像秦门这样运气好,能够顺利进入都城并定居生活的,还有很多灾民,他们反射弧比较长又故土难离,在洪水爆发的那一刻心中犹豫,一直到房子毁了田也毁了这才动身离开家乡,然后又在逃难的中途听到洪水过去了掉头想要回家乡结果又因为瘟疫再一次被赶去逃难到别的城市…… 就这样如此反复地在晋江和都城两地之间徘徊…… “所以一直到现在,他们才从老家那里逃到了都城。”宋家大郎说到这里的时候叹了一口气。 “可是他们来得太晚了……朝廷能给灾民的东西都已经发完了……”宋家二郎说出了大郎没有说出的话。 要知道朝廷提供的救灾粮、廉租房、工作岗位可都是有限额的啊。 秦门当初来的时候恰好是第一批逃难到都城的灾民,那时廉租房空余、工作岗位也多,和秦门同一批抵达的灾民都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也很快就租到了廉价的房子,可现在距离第一批灾民抵达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从晋江下游赶来的一批又一批的灾民早已挤占了朝廷留给灾民的所有廉租房,都城原本空缺的工作岗位也都有人顶了,救灾粮更是早早就被消耗一空,换句话说—— 如今再抵达都城城外的灾民,他们已经没有了拥有救灾粮、廉租房和工作岗位的可能性了。 而没有以上三样东西,都城的守卫们不会让他们这些不安定的因素进城,那么这些人就很难活下去了。 “王大商人和我们说,朝廷已经贴出了告示,希望城里的大户能给予帮助……” 王大商人是宋家兄弟如今的东家,是都城有名的富商,他的消息一向灵通,宋氏兄弟一说消息来源,秦门立刻就信了。 朝廷所说的帮助,其实就是查一查自己家里还有没有缺人的,去都城外面再捡些灾民回来,少饿死几个——说到底朝廷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百姓的。 但这种时候各家大户往往会要的都是要去当仆人的,不会是像是宋家兄弟这样的雇佣工。 可谁都知道,一个人若非万不得已,谁会想要当个仆人? 哪怕姜朝已经废除了贱籍,保护了仆人的生命安全,仆人这项特殊的职业依旧是终身职业,就是一旦在户籍上被注明是某家之仆,这个人就一辈子都要当仆人,顶多就是干到一定年纪主人家可能会不再让你干仆人的事情……但这并不改变你是一个仆人的身份。 “……王大商人说,明□□廷的官吏就会在都城城门口驻扎,他们已经问清了城门口所有灾民的情况了,等大户们把人选出来,就可以当场办理户籍,把人带走……我与大哥打算明天也到城外去,去找找看有没有同村的人或者亲人在里面,然后把他们带回来。”宋家二郎道。 “我们还有个姑姑嫁到了隔壁村,生了几个孩子,之前一直没有消息……还有个姐姐嫁到了晋江城里,据说晋江城也被淹了,不知他们一家逃出来没有……”宋家大郎补充道。 秦门顿时明白了宋家两兄弟此次前来的目的——他们是来邀请自己明天一起到城外寻亲的。 但尴尬的是,原身似乎好像可能……还真没什么亲人_(:з」∠)_ 在原身的记忆里,他们家就只有他和他的爹娘,而秦爹和秦娘在洪灾爆发前就已经去世了,再往上一代去找,秦家是战乱逃到晋江下游的一户人家,那一代究竟是个什么身份更是无从知晓。 所以秦门根本就不具备寻亲的基本条件——都没亲人了还寻个什么亲? 可秦门还是在犹豫,他在犹豫自己是否应该在这次灾难中做些什么,比如他应不应该像宋氏兄弟这样,收留几个同乡?是否应该尽自己一份力救些灾民? 只犹豫了一秒钟,秦门就做出了决定,点头答应了宋家兄弟的邀请,并约定好第二天一早大家一起出城寻人—— 秦门承认,比起其他他在小说中所见到的穿越的同仁,他简直就是个渣渣。 别说想办法发展农业提高古代粮食产量了,他连最基本的做块肥皂都不会,他的穿越同仁们总能在穿越后或用科学技术或用武力值拯救万民,可他却连自己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要靠朝廷救济解决。 但秦门还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靠他自己只能救一个人也好。 他在现代时是个孤儿,能长大成材全靠国家的补助和孤儿院院长以及好心人的帮助,而原身当初之所以能够和爹娘在晋江下游的村庄定居,甚至在爹娘死后依旧能活那么久,还能顺利从灾区逃出来,也是全靠村里人的好心和善良。 他与原身都接受了太多的帮助,所以当有人需要他的帮助的时候,不论是为了自己,亦或是为了原主,秦门就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他向往成为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模样…… 深夜,秦门把自己存到今天的家底全都摊在了桌上,最大的是一锭十两的银子,最小的是一枚铜钱,开始埋头计算在保证自己温饱的情况下自己大概能养得起多少人。 …… …… 第二天,风和日丽,秦门跟着宋家兄弟一起出了城。 出城的路秦门并不是很熟,距离他上次出城去看望老村长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了,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城内与城外的景象会差距这么大。 都城城内是一片太平,酒楼里歌舞升平好不热闹; 都城城外却是死气沉沉,恍若另一个世界。 但一切虽破败,依旧可见秩序。 距离城门三百米的地方设下了四个简单的茅草棚,四周无墙,仅仅顶上有个挡雨的蓬,灾民们按照不同条件被安置在四个棚里。 距离草棚不远处则是施粥的地方,那里架起了一口大锅,里面的粮食是城内的大户在朝廷的告示下主动捐出来的,目前只能保证一人一天一碗米汤,虽每天依旧有人撑不过死去了,但大多数人还喘着气儿。 两百米处则是秦门和宋氏兄弟要去的官府设立在城外的“小衙门”。小衙门里,五六个小吏坐成一排,最前面是一个年纪更大的老书吏。老书吏前面排着长长的一条队伍,那都是前来认亲或者前来挑人的百姓或大户人家的仆人。 秦门伸长脖子望了望,发现其中有不少是和他一道来都城的同乡,大家相互致意,然后乖乖地排队,等着轮到他们。 队伍的行进速度很快,老书吏在前面问清楚来的人要来干嘛,就会指点他到后面去找哪一个小书吏,这样一个又一个,很快就轮到了秦门。 老书吏打了个呵欠,单手撑着脑袋问道:“是来寻亲还是来寻仆或是来招工?” 老书吏显然已经了解了来这里的人的套路,他看了眼穿着打扮都很朴素又长得黑瘦的少年,认定了这娃娃是来寻亲的,伸出另一只空着的手往一边一指道: “寻亲找这边最边上那个小吏。” “我是来收徒的。”与此同时,秦门的声音响起。 老书吏手一滑,整个下巴差点磕着桌角,抬起头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小子又问了一遍:“你说你来干嘛的?” 秦门挺直了脊背一脸严肃认真: “回大人,不是来寻亲也不是来寻仆更不是来招工,” “我是来收徒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