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除了投资,消费和享受也是需求啊!周洋两辈子都是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她只要家人亲友幸福快乐就好,是不是特别富有不是很在意,当然富一点更好,但她却不会为了赚钱而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快乐。
于是她等周文韬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就在餐桌上跟父母提出了这一想法。
九十年代初大部分人住的都是单位分的房子,对商品房的了解极其匮乏。但是在他们眼里周洋太能挣钱,光是之前刚上市的短篇漫画《游轮惊魂》就给周家又带来了差不多4万元的收入,这才不过花了一个月的功夫,家里目前除了银行也没有什么其他投资理财的渠道,听宝贝女儿说挣钱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和享受生活,夫妻两人顿觉大有道理。
李国华跟周洋都是急性子,当家庭会议决定在附近买一套超过100平米的大三居或四居室之后,她表示会马上落实,当天下午就骑着自行车去周围转悠了。
九十年代初还没有互联网,资讯也很不发达,几乎全靠报纸,一般买房卖房主要靠熟人介绍,再就是卖家会在房子附近贴一些小广告,房产中介?李国华表示她从来没有听说过。
李国华在附近转悠了一大圈也没找到合适的房子,不过幸运的是,周文韬通过同事倒是打听到了好消息,说是他家亲戚要去上海发展,在北京的房子就想要卖了,位置就在附近的安平里,离周洋家现在住的地方隔了一条大马路,但直线距离也就几百米,正在找买家呢。
两家通过介绍,一拍即合,第二天晚上便约了去看房,那也是八十年代末新建的房子,六层楼的二层,四室一厅,南北通透,含阳台130多平米。
那个年代建的房子还没超大客厅的概念,这栋房子将近三十平米的客厅,已经是“豪宅”标准了,厕所和厨房也比周洋家现在的房子大了不少,周洋一家都很心仪,而且房主一家才住了不到两年,装修和家具都是现成的,那些大件的家具房主自然也不会带去上海,能折价卖了最好。虽然周洋不太喜欢别人用过的旧家具(其实足有9成新的),可父母习惯了与人方便和不浪费,她也没有反对的立场。
房子连家具电器要价20万,最后谈下来18万,合计每平米1350多元。虽然比起2015年后同样位置动辄10万每平米的房价,看起来便宜到没边,可周洋也没觉得这房子真的很便宜。
要知道现在是1991年,北京市月平均工资才200元,房产均价1500元(在91年三环的位置相当于2015年的五环外,所以这个位置的房价不到均价也是理所当然的)。而2015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7000元,而房产均价也差不多5万多元每平米。
也就是说九十年代初一个收入在平均线的人不吃不喝,全年工资2400元可以买到1.6平米房子,而二十五年后,同样收入水准的人一年的工资8.4万也仍然是买到1.6平米多点的房子,房价与收入的高比值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让普通老百姓望而生畏的。
趁热打铁,第三天周文韬请了假,与李国华一起去银行取了现金,同房主约好了在市房管局作了产权变更,完成交易。
房主也是个痛快人,3天之内就搬走了,大的家具包括1台21寸的彩电都留了下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