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伊梦跟上杜月到梁州城去游玩了一天,虽然很高兴,但一回来就看到刘师傅脸色阴沉,他对伊梦说:“

“你刚走社长就来了,听说你出去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他让我转告你,悼词必须写好,明天县局要来召开老刘的追悼会,不能当误。”

“当误不了,你来给我说说老刘师傅的情况。”伊梦给刘师傅搬来椅子,请他坐下说道。

“好,社长特别嘱咐让我留下就是给你说这事,要不你一个学生娃也不了解不是。”刘师傅说。

“老刘是我堂叔,他叫刘本兴,是一九二八年六月初三的生,到今年是七十三岁,一辈子别的不会做,就是年画印的好。”

接着又说:“他一直都在作坊里印画,调制颜色更是拿手,我们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技术好,为人也实诚,是个难得的好人。”

刘师傅给伊梦说完,起身回家去,按当地规矩,最后这一晚是要去跟他守夜,也算是最后的告别吧。

刘师傅走后,伊梦整理思路,准备写祭文悼词,这些东西他还真没写过,还是查看一下应用文中对悼词的描述吧。

经过反复斟酌,一直到天快亮了,伊梦才写好了祭文。

休息了下,伊梦又开始写木版年画的简史。

第二章:年画的历史渊源

丹青木版年画中最经典门神是秦琼和敬德,他们这所以能成为门神。

是因为唐太宗得罪了泾河龙王,龙王向他索命,闹得太宗日夜不安,他的大将秦琼敬德才戎装为他守卫宫门,龙王惧二将,不敢再闹,太宗不忍二将太过劳累,才命画师画像,流传到民间成为经典门神。

从现存的丹青木版年画秦琼敬德的年画中,我们不难看到的,他们穿载璞头,着靠衣扬鞭抱锏,呈跳跃舞步,似呼是在祈祷,并不是持械站立,而且面部多载有傩戏面具。柳叶眉,丹风眼是其重要的标志。

基于这些不解和困惑,我走访了很多老人,从一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民歌中得到信息,又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认为丹青木版年画是有祖师爷的,她的起源也不是用几个字能说明,她是远古时期先民在神祇护宅思想体系下,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到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渐趋成熟,为适应市场的大量需要当时的艺人们创新技法,以木版雕印代替手工绘画,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木版年画的普及应用。

丹青木版年画的起源较早是跟此地的特殊位置相关的,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丹青镇的历史可追索至上古尧帝时代,尧帝之子丹朱流放于此,可知上古时期这里已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笔者曾在丹青街看到一套精致的青陶灶具,小巧精美,据持陶人说是在四里岗洼地平整土地时挖到的,碎片很多,因为这一套比较完整所以带了回来,由此可知,上古的制陶在这里也有遗存。

《山海经》中更是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商汤王时,西风乍起,狂刮了三天三夜,一群乘飞车的仙人被大风刮到此地,商王认为天降祥瑞,为留住他们命士兵砸坏飞车,并为他们修建了村庄,取名仙人庄。

仙人们无奈只得留下,传授当地村民种植,捕猎,制陶,纺织,绘画等各种技艺,十年后东南风起,仙人们乘上修好的飞车远去。

商王得知悲伤自责不已,为了恭候仙人们再次回来,他从各地迁来了大量百姓筑聚仙台,命名为聚仙镇。

从《周礼》中的:”司公与门,以避鬼魅”到《周礼*百工》中绘画的工匠的细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对神祇护宅的理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从而表明在春秋之际绘门神之风俗已有。

秦汉时期,由于宗教信仰的统一,封建礼教的形成。

儒家中的重祭祀,祈鬼神的思想主导,从而形成了年文化的重要特点。

而绘门神悬苇索成了固有格式,祭祀祖先,祈祷神助,祈福迎祥,放鞭炮,吃团圆饭,同时对居住家宅的装饰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礼记.丧服大记》注中有“君释菜,礼门神”,也就是说:每到春节,君王都要准备好上的的酒菜,恭恭敬敬地祭祀门神。

在农耕文明时期,居家门户是人们生命的第一保障,在那个时代,人们没办法预知未来,只能以一种至诚之心请求神灵庇护。

汉书《独断》谓门为五祈之一。

由此可见,远在秦汉之际,随着佛道两教对民间生活的渗透,诸神已形成定式。

民间信仰中对神祈护宅的迷信观念已形成风习,单绘鸡、犬、猛虎等看守门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于是乎门神“神荼、郁垒”应运而生。

关于“神荼、郁垒”的传说很多,记载最早的是《山海经》,在汉应邵著的〈风俗通义〉中也有记载:“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东海之中度塑山上有“神荼、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樟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者,神荼、郁垒以苇索执以食虎。

于是,官民人等,于腊除夕,饰桃人,悬苇索,画虎于门,皆效前事冀以卫凶也,”成为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以后,由于造纸业的发明,使绘画艺术广泛地普及,春节贴年画烘托新春气氛,已成为一种时尚。

而在汉应绍著的《风俗通义》中有关于门神的祥细记载。

南北朝时,南朝人宗懔的《荆梦岁时》中有:“正月初一绘二神,贴虎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说明此时的门神是绘在纸上,并于春节贴在门上,这是有记载的贴门神的民俗。

三国时的曹不兴,以画水陆神佛大像著称,唐代的画家吴道子以其神来之笔创作了大量生动的神佛大像。

其中以钟馗镇宅最为流行,到了宋代,宋仁宗诏命画院镂版雕印,成为著名的年文化符号,还有贞观年间的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凌烟阁功臣画像流传到民间很多,其中以秦琼、敬德最著名。

流传到民间成了新的门神代表,甚至取代了神荼、郁垒的地为成为中国第一门神。

民间神像画绘制较为繁荣的朱仙镇更是设有年画行会,会首多为仙人庄祭酒。

年画与儺戏祀福相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唐太宗也有因果关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