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并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在茶之前,茶有荼、槚、蔎、茗、荈等名称,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茶字的定形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茶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世界。如今世界各国的茶名读音,也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可分两大体系,一是普通话语音茶“ha“是福建厦门地方语“退“音“ey“。两种语音在对外传播时间上,有先有后,先为“茶“音,后为“退“音。“ha“音传往中国的四邻周边国家。如东邻日本,直接使用汉字“茶“。西邻古波斯语“ha“土耳其语“hay“葡萄牙语“ha“。北邻俄语“an“。南邻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僧伽罗语也叫“ha“。在明末清初,西方远洋船队由厦门等地方语得知茶称为“退“,随译成英语“ee“,拉丁文“hea“,后来英语拼成“ea“。至于法语系的“he“,德语系的“ee“,西班牙语的“e“,都是由厦门语的“退“音和英语的译音演变而成的。
茶就是“人在草木间“。草木如诗,美人如织,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之道。茶来自草木,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确切地说,茶是因为陆羽摆脱自然束缚获得解放,一举成为华夏的饮食和精神缩影。
陆羽之前的时代,茶写作荼,有着药的属性。华夏族的鼻祖神农氏终生都在寻找对人有用的植物,神农尝完百草而成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的植物更多是功能性质,体现了华夏人对自然的简单认识哪些草木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很显然,在这里荼是类似于灵芝草之类的药物而已。
尔雅中槚,是荼的分类,特指味道比较苦的荼,是感官滋味层面上的直接体验,那个时候的国人观念,草木是一体,而不是今日植物学意义上的乔灌木之谓。诗经上说,“有女如荼“,说的是颜色层面。当时,人并不日常饮茶,除非真的生病。
陆羽自己所列的其他几个字“蔎sh“、“茗“、“荈hun“也只是对荼的进一步分类,赋予时令上的区别。也就是说,在荼时代,荼只是一种可用的药草而已,这点不会因为它在不同地方与不同季节的称呼而改变。
而“茶“不一样。茶经开篇就把茶作为主体,陆羽用史家为人作传的口吻描述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自此开始了对茶的全面拟人化定义,陆羽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对茶作了评判辞,涉及到茶的出生地血统、形状容颜、称谓姓名、生长环境成长教育、习性性格、品质等等方面,而茶与人关系,就像茶自身因为生长环境有所区别一样,需要区别看待。
以下为本书中所提及到的茶以及一些简单的摘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