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一口气把计划全部说了出来,连与世无争,心境已如水波不兴的玄苦师父也动容,目光之中不禁闪过一抹光亮,口中却连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父亲也暂时去了忧色,但却直摇头,首先肯定我推翻清廷,恢复中华的雄心壮志,与民族融合的崇高理想问我为何不直接投效延平郡王,共同成就一番事业,既可不分散实力,又可增加成功的机会,免被清廷所趁,以至于各个被击破时,才想到要团结起来合力抗敌。
对于父亲的看法我是非常认同的,一盘散沙,各立山头,自行其是,的确很难成事,也是南明被清廷所灭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各自发展还是比互相牵制好多了,因此我很诚恳地回答:父亲大人,对于明郑政权,我实在没有一点信心,而且已经是失望透顶了。
明郑政权现在虽有父亲在场调和鼎鼐,应还可维持一段时间,但究竟于事无补,实则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父亲闻言,勃然色变,已在暴怒边缘。我赶忙继续说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对父亲有知遇之恩,父亲大人嘉惠其子孙,为其奔走呼号委曲求全,将来也只能像晋王李定国,徒留后人唏嘘、崇拜与赞叹,如此而已。
理由有四:
一、明郑政权多数人只顾争权夺利,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许多大有能力的人,被逼得无法立足,或被屠戮,或夺取有限的宝贵资源叛逃,明郑政权身边奸臣盈朝,与永历帝当年不相上下。
更有甚者,臣下有不同意见,上位者不知珍惜人才,动辄杀戮,毫不手软。
二、明郑政权总是不负责任、不顾大局、轻言毁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对友军见死不救只知明哲保身。
永历八年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两度相约会师于广东新会、肇庆,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图取广州,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往长江北伐,攻克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
晋王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以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不顾大局,仍以趁势扩充自己的地盘为优先,因屡次失约而误了大事,使晋王损失惨重,对明郑政权也相当失望。
三、小有斩获即产生骄慢之心,大敌当前全无准备,必败之像不待智者而决矣!
第一次北伐: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兵部尚书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却不识海象,遭遇飓风,损失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虽说天意如此无可怨尤。但长久混居海上,对于威胁最大的台风动向,一无所知,其实也不能全怪天意。
第二次北伐: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十七万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攻克镇江、瓜洲,接二连三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斩杀满州正白旗主力四千余人。
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
明郑政权军队可战、能战,勿庸置疑但包围江宁府城时,骄慢之心起,士卒与家人共同游戏于江边,晒网捕鱼毫不戒备,遭到清军绿营次级弱旅数千突袭,即被一击而溃,数万陆军几乎全被歼灭,大败而回,实属不可置信!
但其实水师并未受损,却连会同作战的友军,已攻入安徽的兵部尚书张煌言部也不管不顾,害得张煌言部只能化整为零,由陆路攀山越岭,辗转千余里路逃窜回浙东,但已十不存一,差点立即解体。
明郑政权对友军见死不救,做起来越发顺手,毫不愧疚。
四、台湾地区缺乏战略物资,无铜、铁矿,亦无马,因马匹在高温潮湿的环境照料起来非常困难,容易罹患皮肤病及腐蹄症,因此无法养马,煤矿只在北部有一些,但质量差,不适于炼铁。
而且人口太少,估计只有十万不到吧!即使父亲使出浑身解数,戮力拓展开发东宁以外地区,十年后也难达二十万,人口太少要养近十万水、陆大军,人民生活太苦了。
以上对明郑政权的评论,皆是肺腑之言,自认属持平之论,实无诋毁之意,请父亲大人给予指导。
陈永华听如此一番有条有理,又层次脉络清清楚楚的言论,实在无法辩驳。但是,第一次听到对明郑政权的批评如此严厉,一时实难以接受,但又确实是有条理、有次序、有凭有据、合于逻辑、鞭辟近里的推论与创见。
顿时,面色沉重说道:我儿的见解有理,鞑子气候已成,神州沉沦恐已无法避免,这反清复明的大事,实在是艰难得很啊!我等若能捐弃成见万众一心,尚有可为,但如你所言,难啊!言毕,忧心忡忡的低头思索起来。
思考须臾,陈永华似是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已恢复其一贯湛然、冷静、镇定的神色,再度言道:我儿如若心意已决,为父仅能鼓励你,在艰难中奋起,必须要能百折不挠坚持下去,突破每个难关才能成功。
国姓爷当年兵败江宁,陆师将领大多被俘,校尉以下士卒则溃散四窜,为父为了延续反清复明的火种,在退回台湾之前,曾奔走江湖,联络溃兵及江湖豪杰,设立了天地会。
为父便是天地会的总舵主。天地会现已发展至四万余会众,潜伏于神州大陆各地,将配合延平郡王的大军,伺机起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