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外的虚空深处,一些零零星星的光点开始点亮,光芒在黑暗中延展,如同扩张的根须。种子决定扎根于未知的土壤之中,现在,它们开始尝试依靠自己的力量汲取力量,发芽滋长。而在这些地方……想要同帝国联系已经极为困难,但是这里……仍然有阳光,并且,阳光仍然十分明亮,就像是来自母亲的目光,即使孩子们已经远行,他们背后家园作为港湾与后盾,也仍然在提供着可能的支援力量。
……阳光的尽头会在哪里呢?
秩序世界组成的星海里,有一些星点格外明亮,也有一些星点显得有些昏暗。明亮的星点彼此聚拢的更加密集且有规律,在更大的“虚空尺度”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足够使得它们呈现出更大规模的实际结构。而那些夹在明亮的巨型虚空结构之间的昏暗星点们,则普遍显得较为稀疏且散乱。但是即便如此,它们之间也似乎并非没有关系,只不过这关系很稀薄,很难发现……
在边界继续向外推进拓展的同时,帝国与这些明亮脉络中的暗点的接触与交互也正在逐渐增强。
第一次正式建交,第一个联合文明圈,第一次合作,第一次明面上的矛盾爆发,第一次仲裁,第一次判决,第一次制裁,第一次武力警告,第一次正式宣战,第一次正式战争,第一次正式灭绝令……伴随着历史的前进,更多的第一也随之被载入了史册。
在这些事件里,帝国不再以大规模的跨时代技扭曲篡改一切来达到目的。在接受不足、接受矛盾冲突是秩序环境中必然存在的一环,它们的出现并不代表着不可饶恕之外,帝国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了一些“凡俗生物”所使用的理念和词汇究竟对应着什么,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往,或许是因为这一部分的欠缺,帝国内部的人与机构们能够理解这些内容,但是却始终难以将它们有效的同现实对应起来,而现在,这个沟壑开始被缓缓填平。
在这一步交流展开的同时,帝国也学习到了一些性质与含义的重要性,例如对历史和行为的评价,对文化的评价与看法,对行为的严重与否如何定性……
它们汇入了帝国体系,但是在帮助帝国更进一步的认识凡人文明和凡人的生活的同时,它们作为切实的信息进入帝国之后,对于帝国思维和帝国存在可能造成的影响还需要长时间大范围的深刻考察才能更进一步的明确。
从这些交互记录中,帝国或许可以学到很多其他的东西。
漫长的时间中,很多理念,很多在文明中一直传承的结构跨越了时空的阻碍并存续至今,但是它们存续至今的理由与原因之中也同样存在混乱之处。它们并非在每个时代里都经历过时代与演化的改良,它们并不能一直保证自己能够融入时代,被时代所需。但是,碍于历次大规模改变时帝国几乎都会面临大规模的动荡,帝国无法直接依靠力量改变或者剔除它们。
而来自其他更多的文明的理念与实例的加入,则随着规模的累积与交流的深化而越发的“活化”起来,它们对帝国有了更多的启示,使得帝国敢于进行一些本质上的修改,删除一些来自于远古时期,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环境的概念,或者彻底改变这些概念背后蕴含的现象和本质,使得它们能够融入当前的时代与环境中……
与此同时,更多的交互带来的改变不止局限于交互本身,它们在丰富起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化了帝国各部各处因为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心之壁垒”。在更进一步扩大交流的同时,帝国各方面也开始审视自己与其它生命和文明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而大家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有什么,审视自己已经做到了什么。
曾经,帝国各处都弥漫着一种隐含着绝望的氛围,即“在达到一切全知全能的极限之前,一切努力与改变既然不能保证绝对的效果,那么它们本质上都只是在将问题逼上绝路,逼上一旦爆发就根本不可能再逆转的绝路。一切努力和一切改变到最后并不是在进步,而是近乎在以掰着头的方式强迫帝国和帝国众生永恒的面对那些最终无法解决的无解问题”,而——谁愿意这样呢?
新的观点与新的思路涌入之后,帝国上下开始转变视角,不再永远只盯着困难与缺点,大家的眼睛看向了另一方面,看向了已经解决的问题,已经达成的成就,已经铸就的高度。有些值得在意的是,在过去的岁月里不是没有人提到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人不曾这样做,但是如此唤起大规模的潮流的事件过去却是不曾有过。
它们足以被记录到历史之中。
内部发生变化的同时,外部也并不会因为注意力的转变而中止变化,秩序的边界并不永远安宁。
虚空中有很多现象,也有很多实体,对于虚空而言,它们或许并无善意与恶意之分,但是对于拥有片面性和自我立场的秩序生命而言,它们将会不可避免的被贴上善或恶的标签。
对于帝国而言,它们的绝大部分可能都会面临几类共同的结局——如果善意有利,帝国会对其进行研究甚至可能加以利用;如果善意不利,帝国或许不会对其斩尽杀绝;如果恶意有利,帝国或许会在研究它们时使用更加暴烈的手段,而恶意不利……除了极少的样本会被重重封印并保存在重兵把守的偏僻角落之外,帝国将会尝试对其斩尽杀绝——然而,在这方面,帝国无法总是如愿,拦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最大阻碍,便是帝国的老对手——死潮。
对于死潮,帝国无法认清其本质,因为无论对其以何种方式进行怎样的观察,当这些承载着任务的信息接触死潮之后,它们都会被死潮彻底毁灭掉。帝国对于死潮的观测结果,与其说是对死潮的观测结果,倒不如说是。死潮就像是一场看不见的火灾,而对付这样的火灾,就只能通过确定它烧过的残骸和正在燃烧的残骸来判断其范围并采取措施。
种种效应的影响,使得帝国只能用迫近的方式来不断猜测其本质,而对于死潮的猜测……最符合现实观察和古老资料的猜测可能是,死潮是秩序、存在、现实……一切的一切的“反面”。
死潮爆发的方式多种多样,小的死潮灾难或许只是一道或者几道并不会在秩序世界中存留太久的门,而严重的死潮灾难喷涌出的污染足够毁灭一个或者数个世界,至于最高级、最严重的断裂带灾难……
大断裂带可以吞噬无数频率,可以让无数的世界陷入混乱与疯狂。当它们从无数世界的残骸中被撕裂、被激活之后,一切都会因为它们的出现而颤抖。秩序就好像失焦的照片,在无声的嘶吼中挣扎。而如若想要对抗它们,即使是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帝国全国上下也同样需要全力以赴。
战火与污染的侵蚀中,帝国的边界有些部分会被切断,有些部分则会丢失。而在远离帝国的虚空深处,已经萌芽的文明种子们也无法幸免——它们可能会失去阳光的庇护,进而被自身拖垮,被自身的力量“烧死”,也可能……他们位于某一条断裂带的前进路径上,在瞬间死亡之前,他们不会有任何感知与任何记忆。
如果是由来自帝国本土的生命来进行评判,那么最痛苦的可能性是,有一些卫星文明侥幸躲过了大断裂带的数次侵袭,然而在每一次断裂带擦过时,种子所形成的“卫星文明”所拥有的信息就会被一次又一次的“带走”。这样的现象持续数次之后,那些卫星文明的水平可能就会不断下跌,从对晶能的专精掌握跌落到掌握晶能,再跌落到能使用晶能、能与晶能共存……到最后,这一切可能有大部分会被忘记,而随着技术层次的不断下跌,对一切的不断遗忘……他们将难以再同帝国有任何关联。
技术,历史,目的,使命……伴随着这一切的渐渐丢失,“种子”里蕴含的生机可能不会熄灭,但是最终长成的结果已经不是曾经播种的存在所期望的。
而断裂带在给帝国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会给帝国笼罩下的其他各个文明造成影响。
不过,这其中的影响……最开始有一部分并不来自于断裂带的扰动,而来自于帝国的行动——当帝国进行大规模的武备调动的时候,虚空中将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雷达扫描波与通讯波,这些协调帝国各部舰队的交流手段可能会同世界屏障碰触并发生互动。当规模足够大时,它们可能会同舰队和巨型跳跃设施留下的航迹叠加,这使得它们有能力能够直接改变部分原生世界的底层运作基础。而对于帝国疆域世界而言,这些扰动十分轻微。也因此,在数次大规模行动之后,帝国才真正彻底的注意到这其中的问题并做出决定进行必要的调整……
……
无以数计的碎片,在漫长的时光中跟随着发展的长河缓缓流动。
没有人发现,甚至可能就连那些碎片自己都没有发现——它们正在聚拢,正在互动,正在彼此辅佐拼接成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