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四表哥陈哲洋外表看起来是个很凶狠霸道的人,但宁声涛能从他的眼睛中看到充满亲情和炽热的爱。

就在上级派人到沙池镇检查工作的时候,他还可以把上级来人丢在镇上,一个人跑回县城来陪陪宁声涛一家,这就是亲情至上的一种表现。也许是因为见的时间不多,见到的次数也不多,宁声涛感觉,大姨家的几个表哥不但相互之间感情深厚,互相友爱,而且亲情浓厚,对宁声涛一家也特别好。比较起来,舅舅家的几个兄弟姊妹相互间的关系似乎没有大姨家的那么融洽。难道区别就在于读没读大学?

宁声涛知道,大姨家的四个表哥,除了大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大学文凭之外,其他三个表哥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而且二表哥还曾经留学美国。舅舅家的三个表哥连个表姐,却只有一个大表姐包梅函授过大学,其他三个表哥一个表姐都没读大学。

大学是亲情的保障吗?

后来,舅舅家的表哥表姐们甚至侄儿侄女们都分别离婚再婚,而大姨家的四个表哥四个表侄儿却没有出现过离婚的情形,他也是非常纳闷儿,难道大学不仅仅是亲情的保障,还是爱情和婚姻的保障?

四表哥给宁声涛带来三个小乌龟,虽然说宁声涛更喜欢书,可三个可爱的小乌龟这些小动物也是宁声涛喜欢的礼物。他赶紧在大姨家找来一个小玻璃缸,把小乌龟养在里面,说好走的时候也要带回家的。

姨父和父亲果然是在露台上下象棋。直到棋局下完了,他们才走进客厅来。如果不是四表哥站在一边看着他们下棋,用无声的形式催促,恐怕他们还得下一段时间的棋才会罢手。宁声涛听他们的说话才知道,当时四表哥去看他们下棋的时候,他们正下第二局,第一局宁原基用兜底炮和两个马赢得了胜利。第二局姨父陈松华已经获得了局面上的优势,过河兵加上两个车已经破坏了宁原基的象士的防御结构。如果不是四表哥回家了,恐怕1比1的结果他们都停不下手,怎么也要再杀一局。

既然老四回来了,又是专门赶回来与小姨一家见面的,怎么也要坐下来说说话嘛。

当大家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天的时候。宁声涛终于得到母亲和大姨的批准,让大表哥带着去图书馆看书。

县城不大,只有三条可以行车的街道和五六条勉强可以行车或者停车的小巷子。一条与西游记里著名的流沙河同名的河流流经县城,可这条河绝对不是西游记里那种大河,甚至可以有水底宫殿,住着天上下来的卷帘大将沙僧。这条河宽处都不到50米,狭窄的地方也许只有十来米。枯水的时候也许就只有一两米了,跳都跳得过。

人类文明与河流有关,梁启超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大河文明。尼罗河、两河、恒河、黄河。很多城市也都是沿着江河建成的。不论大河小河,都能够孕育农业文明,依托农业文明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中的城市当然也就离不开河流。

长江城市带、黄河城市带、珠江城市带,很多古代名城都在大河边,一些城市还建在大河支流汇入大河的交汇处。县城也建在河边,这条河仅仅只是闻名天下的长江的支流的支流的支流,很不起眼的小河,河水就是山区里两千多米到三千多米的山脉积雪融化而来。

在大姨的半山小院子中,可以远眺的范围中就能看见雪山,不过不是那种大雪山,只是积雪覆盖了顶端的一些部分而已。在宁声涛读小学的时代,他在大姨家能看到三处有积雪的山顶。到他读大学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处了。进入10年代,就连最后的一处可以远眺的雪山也终年光秃秃既没有植物也没有了积雪。宁声涛每次听到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这些新闻和聊天话题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大姨家能看见的已经消失的三座雪山。

陈哲维带着宁声涛走进了县城的图书馆,这是宁声涛人生中走进的第二个图书馆。第一个图书馆是农科院的图书馆,县城图书馆比院里的图书馆要大些。院里的图书馆其实就是像小学的教室一样大的一个房间,四周都是书架,一般的空间还有三个不靠墙的书架平行排列。靠墙的书架分成八层,不靠墙的书架则只有六层高。宁声涛还没有证件的时候就随着父亲去过院里的图书馆。等到有了学生证以后,他就可以自己去图书馆登记看书借书了。不过院里图书馆一周只开放三个半天。周末不开放,所以宁声涛一般是在暑假和寒假里才有机会走进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里有六张办公桌拼成的阅览桌,如果不能借走的书,就只能在这里阅读。

在宁声涛的思想里,图书馆应该都是院里图书馆的样子。他第一次见到如同海洋和大山一样的书是在大表哥带他去的县城图书馆。等他读大学的时候,他才知道图书馆可以有多大,可以是一幢四层楼的楼房那么大。虽然之后他还去过市里的新建图书馆,可是要说藏书之丰富,品种之齐全,市里图书馆也比不上大学图书馆。

县城图书馆和院里图书馆一样,也是在二楼,也是木质的地板,老房子的结构。

院里图书馆只有一间学校教室那么大,县城图书馆则有一层楼。当然这一层楼还有办公室和档案室等外人不能轻易进入的地方。可藏书的房间毕竟还是有三间房,按照自己学习的面积来算,县城图书馆的面积要比院里图书馆面积大15倍。可是因为阅览室是独立的另一间房子,三间藏书室全用来藏书,因此实际上藏书的面积和藏书量绝对比院里的多很多。

80年代末的图书馆没什么现在的电子设备,也不可能收藏什么电子书籍或者电子档。全都是纸质的书籍、报刊、杂志。

经过那个不讲知识的年代,好多书籍都被毁掉了。说不上是焚书坑儒,多少也是有点破坏的。

一位县高官特别批准了宣传部的一栋旧楼用来建设图书馆,于是各个局行各个单位的公家书籍陆陆续续都收集到图书馆,才有了宁声涛看到的规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