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顾撷冈和文昌君跟随义父顾鼎臣悄悄地离开京城,乘坐普通航船,从北京通州码头出发,白天上岸游历、考察,晚上扬帆航行,虽然旅途艰苦、疲劳,却也过得十分充实、快乐。顾撷冈非常喜欢阅读施耐庵的长篇水浒传,夜间无聊,就在灯下仔细研读。义父见后告诫道:“撷冈,你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何方人士,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多少?你知道官方为什么要明令禁止刊印、销售水浒传?”
顾撷冈说:“义父,据我多年潜心考证,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士,籍贯、生卒年月不详,也无从查证。因为他在书中塑造了各阶层性格迥然不同的典型造反者形象,讴歌了农民起义的英雄豪杰,在民间广为传播,对长期受贪官酷吏、地主恶霸欺压的百姓是极大的鼓舞,以致纷纷揭竿而起,造贪官污吏的反,其起义头领都以水浒英雄绰号命名,因此封建统治者极为恐慌,将水浒传定性为鼓动造反的反动书籍,所以自从它问世以来就被列为禁书,屡遭官府查封。水浒传的原本早已经失传,后世留传的都是经过民间说书人增删的手抄本,可以想像施耐庵或许只是作者的化名,也许他浪迹天涯,过着流亡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生平事迹、籍贯、生卒年月也就无从查考。这位杰出的家究竟是谁?无人知晓,无人揣测,就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竟然成了历史上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文昌君说:“撷冈老弟说得对。这部长篇是根据宋朝、元朝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宋江三十六人在梁山聚众造反的故事话本和杂剧创作编写而成的。这部书是民间文艺家集体创作的结晶,是宋元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施耐庵就是宋元民间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我们马上就要到沧州了,这里历来是华北交通要津,强梁侠客啸聚结义之地,开封府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冲军的故事就发生在沧州。义父,我们不妨上岸游历考察一番,暗访当地乡亲、民间艺人,说不定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义父顾鼎臣爽快地答应道:“我也正有此意。沧州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有许多名胜古迹,古黄河就是从沧州入海的。我们一来可以游览沧州的人文景观,二来可以考察黄河古道,查勘为什么古黄河会夺淮改道的?”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他们的航船徐徐地停靠在沧州码头。十几条各色舟船散布在码头周围,炊烟袅绕,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半个时辰后,船家端来了香喷喷的酒菜:“老爷,二位公子,请用晚饭。”
文昌君赶忙解释道:“义父,你一路上粗茶淡饭,又旅途劳顿,我们实在于心不忍,便瞒着你叫船家上岸去买了二只沧州的特色菜肴,给你补补身子。再说,我们兄弟俩也嘴馋了。”
义父顾鼎臣哈哈大笑:“我早就预料到了,你们一定会瞒天过海,弄二只好菜解解馋。你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应该犒劳犒劳你们。来,有酒有肉,我们父子开怀畅饮。”
酒酣饭饱,父子仨人下棋、抚琴,尽情玩乐至三更天,方才各自上床睡觉。睡至五更,顾撷冈被邻船的打斗声闹醒,他悄悄地穿衣起来,拿着宝剑躲藏在邻船的船舷外观望。原来有二个蒙面歹徒正与船中的乘客激烈打斗,足足打斗了几十回合,后来船主竟然也参与进来一起帮着歹徒打斗。那乘客终于寡不敌众,眼看即将被他们制服擒拿,顾撷冈一个箭步冲进船舱拔刀相助,与此同时,只见接连有二条人影冲进船舱,原来是文昌君和义父顾鼎臣也手持刀剑冲了进来。仨人与歹徒混战了几个回合,那二个蒙面歹徒见无法轻易取胜,便一阵呼啸,与船主一起怆惶逃跑了。
顾撷冈正想追赶,被义父制止:“撷冈,穷寇勿追。我们还是看看客人伤着没有?”
那客人抱拳作揖跪拜致谢道:“多谢仨位侠士出手相救,施某无以报答,只求来世效犬马之劳。请问恩公尊姓大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