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的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就收到邮电所发来的取款通知单,是儿童文学杂志社的稿费到了。
袁野真是痛并快乐着,收到稿费,高兴自不待言,就是心情很郁闷取钱忒麻烦了。
那个时候银行没有什么通存通兑,没有什么支付宝,没有什么微信支付等等神操作,一切一切都显得十分古老陈旧,琐碎拖沓。
平常到银行里取钱存钱,只有存折,就是那种对折的小本子,一巴掌大小,里面的内容全部需要银行工作人员一笔一画手工添写。
而且那个时代异地汇款和取款,大部分都是走的邮电窗口。
在邮电局取款,必需出具个人身体证明,麻烦的是,袁野没有身份证,因为江城在1990年前后才开始大面积推广身份证制度,而现在是1984年,居民身份证还是没影儿的事呢。
退一步说,即便是当时江城开始推行身份证制度,袁野也未见得办得下来,因为前世里,他直到高二17岁的时候,才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似乎那个时候刚开始推行身份证制度,对年龄有一定的限制,感觉只有初中毕业后15岁的男孩女孩才有资格办理身份证。
袁野没有办法,只得到厂保卫科取袁家的户口本,户口本上有自己的户籍,可以证明自己是袁野,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当时所有人通常也是照此办理的。
按说户口本一般存放在各家各户,自行保管,奈何当时的户口本就像叮当猫,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功能。
每一年家里的粮票和油票发放,必须携带户口本和粮本一起去所在粮店登记领取。
前些年袁牧结婚,小两口办理独立的户口本,便须拿着袁家户口本到当地派对出所将袁牧的户口迁出。说不好听点,哪一天袁牧要离婚,同样也需要拿着他们小两口的户口本去派出所。
孩子出生要户口本,
老人去世要户口本,
更改姓名要户口本,
出国办理护照要户口本,
……
户口本就像一把万能钥匙,什么样的锁它都能透开,捅进去,这样的事情办多了,301厂要不停地统一收上来,再办理业务,再统一分发下去,如此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最后厂领导烦不胜烦,干脆将所有的户口本直接收上来,由保卫科统一保管起来,如果个人需要用户口本,可以到厂保卫科申请取出来就是,办完事情,再放回保卫科。
………………
前两天小袁野收到儿童文学杂志社的来信,便已经在301厂熟人圈子里小小震动了一把。
这还是收发室的张师傅心直口快,意外发现301厂里竟然深藏着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小作家,逢人就说道两句,逢人就夸赞两句,四周一宣扬,这样小范围内不少人就知道了袁家小儿子的丰功伟绩。
袁野因此已经收获了一票的赞扬声。
待到今天取款通知单到了厂门口收发室,袁妈李梅得到信儿,便风风火火地拉着小儿子又是拿通知单,又是取户口本,然后兴高采烈地去邮电所取钱。
这一路行来,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知道了这一特大新闻,由此引发的轰动效应不啻印尼大海啸,如山巨浪忽焉而至,眨眼之间便将301厂尽数淹没。一个小时之内,消息像狂风般横扫全厂,一时人人皆知。
不过传着传着,大家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偏移,齐齐盯上了写作带来的稿酬上面。
毕竟写文章得稿酬这样的希罕事儿,实在太少见了,大都感到匪夷所思,随便写点东西居然能够收获孔方兄,这一认知刷新了他们的三观。
有的以讹传讹说,袁家小儿子的稿费赚了很厚一撘子,足有一两百块呢。很多好事者便不停地穿梭于总务科和汽车班,向袁克成和袁牧问个究竟,写作赚稿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钱帛动人心,如此丰厚的一笔稿酬,真的令人眼红心跳,不打听清楚,自己都不能安生睡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