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预实验,未设置重复,所以只能每盒取出几克土做实验。包括测一下有机质、酸碱度、盐分含量,还好需要的土样都不多。
不过,前提是先要将取出的几克土晾干,再磨到相应粒级,才能用于指标的测定。
宋玉取出土,找了几张A4纸裁开,将土摊在纸上晾着。摊的很薄,应该明早就能干。然后用明天一天的时间,测定上边的几个指标。
然后,他又往培养盒中加了几毫升的蒸馏水,搅拌后,继续培养。
做完这些也就才八点,收拾好实验桌,宋玉又去看文献了。
九点跑步,十点回宿舍,洗漱洗衣服,十一点睡觉。周二就这样结束了。
周三,照例开始新的一天。
宋玉一早就来到实验室,磨土、配试剂、称土样、消煮、滴定一上午就测了这几种和未进行培养的原样土样的有机质指标。
下午完成了另外两个指标,就到吃晚饭的时间了。然后就是取第二次的48小时的样品,时间刚刚好。
晚上,宋玉分析了一下24小时样品与原样之间的差别。发现有机质确实增加了,而pH和盐分也降低了,但降低的不多。
看来,即使有小叶的增殖buff,也还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行。
接下来几天,宋玉都是在测样、取样、整理当天数据的进程中度过的。转眼间已经到了周五晚上。
整合三次的结果,他发现这三天在小叶的能力下,微生物的分解增殖速度超强。
培养的土壤中有机质,虽然还高于未加特定微生物菌种的的原样土,但随着时间增长,有机质含量在下降。这是都被微生物快速消耗,用以自身繁殖生长了啊。
当然,碱性和盐分也都有所减少,其中减少最快的两种特定菌种(宋玉暂时将其命名为A与B),几乎是其它集中菌种降低盐碱度的三倍。
实验结果超出宋玉的想象,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很多。这也让宋玉进一步确信了小叶的能力。若没有增殖buff的加成,效果不会在短时间显示出来。而且自己说不定还分离不出这两种菌。
果然,在询问小叶后,发现这两种菌还并未被人工培养。宋玉觉得,正好自己将其培养出来,发表两篇专利。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专利的时候,等实际做详细精确的实验再说吧。
而且,今天是周五,宋玉已经打包好行李放在办公室了,他今晚就回家。
宋玉在这几天已经买好了火车票。车次:Z282,时间:22:55-06:54,将近八小时。
宋玉选择周五晚上走,这样在路上睡一觉就到了,而且正好是在早上7点,途经村里的公交已经开始发车了。
他也没有买卧铺,毕竟硬卧要贵80元钱。这些钱够家里买菜吃饭花一周了。软卧,更不用想了,有这钱,他就去坐动车了。
宋玉平时也很节俭,但越临近回家的几天,他就会越节俭。这和他小时候家里穷,有很大关系。
当然,现在他家庭条件也不好。
其实八小时的车程,在普通火车中算是快的了。还有将近12小时才到站的。
宋玉带了U型枕,睡一觉就到了。不过,他买的位置靠过道,不是靠窗的,不然就更舒服了。
检票进站、候车、再检票上车,宋玉登上了自己车票所示的10号车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