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机芯生产钟仍发现仍然有许多问题,这就是造一辆汽车形成一个工业体系的原因。沈磊这里还好在大多数事由一个研究兼生产机构包下许多事,另一方面预备的生产规模其实真不大,不然为生产钟表他也将办起许多工场。
可其它方面可以不专建工场,玻璃却逃不过。这是因为玻璃是个大产业,沈磊早就想搞起这个产业挣钱。特别是一开始只要每年造一万面书本大小镜子就够他办太多事。每面几十两那是说说而已,赚十两一面终究有可能的。
有这价位赚的已经是中等消费者的钱,这时期大明能高档消费不过十万户左右,但千两银子买面镜子还是属个位数还不一定。另外真生产后世大镜子玻璃也不是造出玻璃就行,当然哈哈镜例外,因而沈磊虽期望在镜子上赚百万银子却广没有第一时间动手,原因是仅凭镜子不可能。
仅凭镜子不可能现在生产钟需要就不得不上马,因为外面购买配套代价太大。这时期欧洲生产技术也不高,加运输费与运输损耗,运来的东西更贵,这一来还是自己生产为好。
而且玻璃上马后玻璃镜子、玻璃杯、玻璃灯罩等许多产品一综合一年赚百万银子倒是轻松。百万两银子什么概念?不谈武器购买,军营建造等费用,紧巴巴可维持十万轻步兵。他也是很缺银子,只因百事都要从头起才一件件来,现在钟的机芯有了,当然忙着解决玻璃。
因为玻璃重要元旦前已经开始建窑及各处去找砂子、长石,还好之前沈磊也有预备,让运输船遇到沙滩闲时运输些回来,总算有些原料。但长石就这么一说他也不认识,只能先在大珠山上下寻找。
而牛阿浩毕竟瓷窑匠户,在釉料上也挑选出几种认为可能的去采购一些。另外用高岭土为主制作成小坩埚,将各种物料投入进行试验。
好在砂子是不变的主料,碱是不变的辅料,试验很快确定长石及三者大概配比关系。这时就是气泡与颜色透明度问题了,而颜色首先要选纯净些的砂子,其次是添加其它矿物质使之等于颜色中和如无色。至于气泡手动搅动之类措施也是一试再试。
这些试验很烦琐累人,好在玻璃成功后的试验主要是浪费燃料,玻璃液还是可以作其它用途的。比如沈磊计划用索性用一厘米厚深黑深蓝色玻璃当钟的座板,反而钱省还可多赚钱。还有全玻璃外壳不管全透明还是带色的秀很唬人,就可以卖出更多超额利润。
如此试验了大半年能为钟配套的钟面玻璃生产终于成功了。这个时间比去澳门采购滞后也不多,而且这还是那里有现货才行。现在沈磊这里不仅试验成功了,而且玻璃的匀称与平整超过晓英采购过来,花了五十两银子的钟上的玻璃,大家为之更加高兴。
只是试验生产玻璃的人不知道玻璃如此平整匀称的工艺是开挂了。因为沈磊的办法是将玻璃液通过一对夹棍限制厚度后,直接放在熔化却不到蒸发的锡液面上,钟的门面玻璃更是计量开模,连切割都省了。
而这样的技术称之为浮法玻璃,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开发的技术,但就是又一层纸,不知道捅不破。现在捅破了这玻璃质量能直接生产镜子,所以钟的生产条件玻璃一成基本无什么难关,兼带镜子也马上可以试制。
见生产条件成熟,沈磊成立了一号工厂即钟表厂,由吴宗仁负责兼技术开发工程师二号工厂即玻璃厂,由牛阿浩担任厂长兼技术开发工程师。
当然这二处虽然投入生产了,但其实改进与开发任务更重。如钟表要降低机芯生产成本与时准度外还要小型化,先生产出小台钟,计划五年内生产出怀表。
而玻璃厂暂时生产任务是先为钟的生产配套,生产玻璃镜子。稳定一段时间吹玻璃杯、玻璃瓶、玻璃灯罩等也要上马。另外平板玻璃也是一样要生产后向中等收入人群普及,还有水军船只上也需要。如驾驶室与舷窗之类没有玻璃其实也不方便许多,反正军队也需要玻璃。
到八月底才具备钟的生产条件,到九月底第一批汞锡齐镜子成品,计算到腊月头大概能生产二百只钟与三百面镜子。对此产量沈磊还是满意,万事开头难,而且钟的心理价位几个档次在二十到一百两,镜子心理价位是五到十两。如此已可获利好几千两,将投资收回,明年收入更高几倍,作为开端十分不错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