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水泥作用极大,不管怎样都是要生产的,唯有这东西用量较大要尽量降低成本才行。为此沈磊决定用风车来进行原料与成品粉碎,如此一开始成本虽不小长期看没有蒸汽机前还只有用此为动力。这里连建水库都困难,唯风力可行些。
风车只能建立在海岸边,第一架试验型已经在砌塔身,只是整个研制项目还要等钟表与镜子之类产品完成才展开。这是缺少试验的人,即便是立个小窑试验水泥配方,大概的工艺之类活都抽不出人来主持。
水泥重要钢铁更加不必多说,而且煤与铁矿石运输回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也有一定的量。煤运来现在砖块石灰染布烤鱼等生产加火坑都在用,铁矿石只有一个用途。只是冶炼钢铁牵涉到炼焦、造炉、坩埚、粉碎、烧结等等建设,如此多项目让沈磊只能在钟表、镜子完全成功后再进行。
唯是造船不大影响到几个最主要的研究人员,而且他虽看过一些明末穿越却不大知道台湾具体情况。只以为台南荷兰人应该来了,郑芝龙至少在台中,台北开始是西班牙人占据过,具体时间不清楚。
现在可以考虑向台北移民,而要移民一是要了解情况。这个他准备派晓英过年后再次辛苦走一趟,到泉州那里打探一下,最好是能找到去台湾的船亲自去看一看。
这个比较困难也最好请几个船工来,因为自己这里马上要进行向台北移民,与广州、日本等处直接贸易。但现在自己手下的渔民船员对驶船还行,却都是摸岸滩的货,让他们走长途一是请人带领,一是慢慢摸索。相比之下能请到人带路时间与代价上都比自己探索好。
他虽根据记忆画了一份地图,其实连省交界线与长江黄河走向也画不清楚,海上岛屿除了海南、台湾、舟山之外大多数群岛随意表示而已。至于小群岛与零星岛屿根本记不起,遑论数量、大小、位置,所以航海还是请熟手见效最快。
眼下沈磊水泥、冶铁暂时无法进行,为了下面的计划他准备造二种船。一种是百吨左右适应近海航行的侦察与贸易两用船,这种船起比如去台北或什么岛屿,沿海陆地某地点探探情形,运输少量物资贸易或少许人员来往等等作用。
如此用途必须速度快加适航性好,至少能在台湾海峡安全航行。而这样的任务与之前百吨级运输船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这百吨级船要求较好内河通过性属于浅水型船。而侦察性综合用途船追求速度快必然大长宽比与大帆面比,还因船小减少横摇方面也要有专业设计。
对造船沈磊也真不大懂,但他在后世多少听闻些概念。另一个是知道试验才是好办法,所以他想起减摇鳍这个名词。顾名思义这名词也就是船只利用仿生学技术,借鉴鱼类给船装上类鳍设计以减少横摇。
只是光一名词最多联想这些,如何给船装备类鳍设计减摇只能通过试验。沈磊学的是农业,但实验原理是一样的,于是他让木匠造了一只模型船,在小水池里不断用人工兴浪与在船模上加上自己认为可以类鳍又减谣的设计。通过淘汰无法实用与效果差的方案,多次试验终于获得初步成功,就等造船实验。
造百吨级船因为修长第一次遇到龙骨木料找不出问题,这是之前百吨级宽而短没有发现的。对此沈磊没有去寻觅更长木料,而是再次采用拼板、施胶、压实、烘干工艺。
虽然如此一来第一次投资了一个八十米隧道窑式烘房与一百多个铁制压力架,但一次投资长久受益。百吨级船的龙骨木料还好办,今后生产数百上千吨的船一根龙骨也难访外代价也大。不仅龙骨,连桅杆他也准备如此试试,实在是匀称、直挺的大桅杆不好搞。
百吨级船至此沈磊已经设计完成,可是这类级别虽也有在跑近海贸易,运输移民实在是太小。而且水战向来力大为王,船大才能安装重炮,为此他决定建造五百吨级的船来先跑广州、日本贸易,时机一成熟就扩大规模运输移民。
或许有人认为这船太大一点,因为郑芝龙的船最大的三桅船也不过三百吨左右。但沈磊需要的是绝对压制西方夹板大帆船,另外贸易也是准备合作公司式垄断集团,而不是郑芝龙半商半官半匪,即当着官员带自己经商带收保护费。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