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玲玲弃学回家,她的班主任老师大感意外。
在老师看来,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村的孩子,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这么好的班级,相当不易。生活再艰难,挺挺就过去了,说什么都不应该放弃学业,坚持下去,说不定后面前途无量啊!
但冉玲玲却不这么想,她觉得什么都没有全家人吃饭重要。民以食为天,只有每天填饱肚子,才能打算以后的事情。
冉玲玲回家同她外婆一起,在队上织草蓆挣工分,那是一九八零年,还没有包产到户。她弟弟才五岁,每天除了淘气什么都不懂。而外婆有气管炎,每年到天冷的时候就会发,一发病就很严重,甚至连吃饭都很困难。
所以,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冉玲玲怎么能够坚持的把书读下去?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重担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压在她稚嫩的脖子上,让她小小年纪,就明白生活的不易,从而咬牙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她弃学归来,别人可惜的要命,而她却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劳动使她心里踏实。
在那个时候,在队上织草蓆是很划算的事情,她一个十三岁不到的小女生,一年下来,居然差不多能挣一个成年人的工分,她和外婆一起挣的工分,到年底结算的时候,还有钱进。
在那个家家都缺衣少吃,挨冻受饿的日子里,冉玲玲和外婆一老一小两个人靠着织草蓆,一家三口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但还能够勉强过下去,起码不至于饿得太厉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