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彤:“前任倒大霉?哈哈哈哈,我才没有。我不希望前任倒大霉,反而希望他们过得很好。为什么?因为只有他们过得好了才能证明我眼光不错。如果他们离开我后过得一塌糊涂,那说起来我不是眼拙?我可不想被当成试渣达人。”
苏彤知道王均然有开店的计划,而且不仅她知道,双方父母也都知道。
只是他们没想到王均然会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辞职。但是王均然的性子,苏彤已经摸清楚,他有自己的考量,一旦定了的事,身边人再不看好,他也还是会进行下去。
所以苏彤选择无条件帮他。
起初她能做的不多,除了帮王均然跟进贷款事宜,也就是看看场地和餐具。
或许开店的计划是两家人心知肚明的事,所以没人提出过疑义。但随着一切步入正轨,王均然越发忙碌时,苏彤爸提出一个问题。
“你俩到底什么时候结婚?”
苏彤爸对于王均然一直带有迷之偏见,总觉得王均然就是个厨子。对于开店的计划,他只当是厨子对老板心生怨怼的气话。
得知王均然真的辞职开店后,苏彤爸很诧异,也很不满。
他说:“开店最初都是亏本的。他是想拿着你的嫁妆填亏?”
“爸,你说什么呀!我们还没结婚呢,哪来的嫁妆。”
“你不是也投了十万?好,这个不算,当你个人投资。但是我看王均然的意思,不盈利肯定不会结婚的,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生意一直不好呢?”
“爸,你干嘛乌鸦嘴啊……”
“我乌鸦嘴?男人,成家立业,先成家再立业。你们这算什么?明明感情稳定,他们家父母也一直在等你们装修房子。哦,这个时候他一声不吭地辞职开店,把积蓄都投进去,什么意思?”
“不是,王均然要开店,你不是一直都知道吗。早开晚开不是一样?”
“苏彤,你是不是傻?店早开晚开都一样,婚早结晚结那就不一样!”
苏彤有时怀疑自己爸这个脾气可能是老板当久了的并发症,就喜欢发号施令,听不得半句反驳。
好在那次苏彤妈是站在她这一边的:“老苏你才傻,先成家再立业,万一这业立的不好岂不是全家倒霉?”
好吧……她妈可能是站在利益这边的。
反正被他们这么一闹,后来苏彤辞职的事也没敢提前知会他们。
等苏彤爸妈知道后,她爸怒发冲冠。其后父女、母女、夫妻之间的几轮口水战就不再复述,怕大家看多了吵架场产生厌世情绪。
只是苏彤之所以会辞职,有一部分原因是被她爸吓得。
那段时间王均然忙得人都见不到,就算见到了,气氛也不开心。
苏彤理解,她依稀记得她爸妈有段时间也是这样吵天吵地。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让自己给王均然太多压力,苏彤只有双休才去看望。
可是苏彤爸妈这边就坐不住了,准女婿在外面忙活,自己女儿却像个局外人似的。
于是她爸又说:“起步是最难的阶段,你不去帮帮他,万一别的女人趁机呢?”
其实苏彤爸这句话简直是在给自己挖坑,工作接触产生的男女感情,这不就是她妈一直放嘴上的那件事?虽说没有坐实,但是怀疑才最可怕。
苏彤为了防止她妈开启这个话题,立刻接话,讲了讲她在王均然店里的所见所闻以打消她爸的顾虑。
谁知她爸听完后又道:“那你有空帮他算算账。你本来就学金融,做个账肯定比他行。再说这店你投了十万,也算是你自己的店。你要把钱看牢了,别到时候人财两空。”
针对这个话题,她爸叨了好几天。苏彤无语,当初王均然开店时你可不是这个态度啊。
不过王均然的店最初确实连月亏损,店员不是辞职就是消极怠工。苏彤知道后,为了帮他节省开支就辞职去他店里了。
收银帮厨端盘子,备料订货刷碗筷,只要力所能及苏彤什么都做。
可是和红的发展进程一样,当时王均然的“Ran”也因为没有特色而出不了头。
对外,王均然做的东西相比周边正宗洋人店并不出挑。而对内,王均然在国外厨房学的那一套并不适用国内的员工。
内忧外患下,王均然每天那个愁啊,信心被打压的恼啊。
苏彤不忍心男友担如此大的精神压力,于是默默地替王均然吃遍了整条昌五路的西点,研究那些店的特色。
某天晚上,她见王均然又在厨房皱眉,苏彤过去给以爱的抱抱:“其实我们做的不比别人的差。”
王均然叹气,下巴搁上她头顶无奈道:“当然,我的奖杯又不是花钱买的。”
“哈哈哈哈,有钱买倒好了。”
王均然苦笑着抱着苏彤摇晃:“哎,让你跟着我受苦了。等生意好转,我一定亲自去和你爸妈道歉。”
“真哒?你准备怎么道歉啊?下跪啊?”
“下跪不足以体现我的诚意!”王均然抱着苏彤,忽然一脸严肃道,“愿奉上黄金万两,但求苏女后生。”
苏彤噗嗤一声,佯装高傲:“我可贵了,黄金万两都不够买我一根头发呢!你确定?”
小情侣说笑了一会儿,苏彤小声问:“为了你的黄金万两和我的后半生,王老师,你考不考虑换个风格试试?”
“换个风格?”
根据苏彤的探查,当时昌五路上的西点店主要是两种:法式精致,美式简约。而王均然也是法式精致,这无疑是重复。
“你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吗?哈利十一岁生日,海格找到他时给了他一个蛋糕,还被他表哥吃了的那个。”
王均然回想一番,满脸不可置信:“那种风格?会不会丑了点?”
“不会啊,不丑,只是美的比较特别!”
“谁会买这种蛋糕啊?”
“小孩子啊!”
当时,正真会进入昌五路觅食的客人多是外国人和比较新潮的年轻人,本地人一般就单纯地过个马路。
这这意味着什么?有一个人数庞大的客户群还未被开发。这就是商机啊!
可是这些人想要什么呢?
根据苏彤观察,这些人对昌五路的洋风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价格和用餐习俗不符合他们的观念,所以他们只张望不消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