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一脉。”黄承彦颇有些自得。
周瑜脑中顿时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后来诸葛亮能够造出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这些战争利器了。秦墨一脉的技术储备是三派之中最高的,黄承彦能将唯一的女儿黄月英嫁给诸葛亮,又怎么不可能把秦墨一脉的知识传授给诸葛亮。
墨家讲究为义献身,虽死不悔,《淮南子》中曾记载,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那么继承了墨家思想的诸葛亮和秉承丞相遗志的姜维一个六出祁山,一个九伐中原,只为光复汉室,也就说得通了。
“黄君可知秦弩的制法?“知道黄承彦有墨家的传承,周瑜顿时来了兴趣,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朝那大名鼎鼎的秦弩,如果黄承彦知道秦弩的制法,那对于孙家来说不亚于如虎添翼。有了秦弩,即使江东再缺战马,手持秦弩的江东士卒面对着北方的精锐骑兵也有了一战之力。
黄承彦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向周瑜介绍起了秦弩。
秦弩是由统一督造,弓干扁圆,长约五尺,由桑木所制,但却又不是所谓的单质弓,因为整个弓干皆由密实的皮条缠扎。这样不仅增强了弓干的结构强度,而且皮条的韧性极好,弹力强,可以积蓄更多的能量,以桑木为芯、外缠皮条的复合弓干,结合了自然界中的植物弹力和动物弹力。
不仅如此,得益于墨家提供的技术,秦弩既可以延时发射,也可以精确瞄准,与只靠臂力拉弦的弓不同。秦弩基本上都是蹶张弓,也就是脚踏弓干,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所以弩的发射速度远不如弓,但发射出的箭镞威力极大,飞行速度几倍于弓,6石的秦弩可以劲射500米左右,而穿透力更是不可小觑。
秦弩的尺寸有大有小,秦弩手也因此有轻装和重装之分,轻装弩手称为“引强”,重装弩手称为“蹶张”,这是以引弓的不同方式进行命名的。引强是指用手臂张弩,蹶张是用足踏张弩。在敌军迫近时,立姿射手先发强弩,跪姿射手继之再发弓箭,就这样一起一伏,轮番射击,从而保证箭矢不绝,产生持续的攻击波,使敌人冲锋的势头得到遏制,同时,蹶张重弩也会在军阵的前方和两翼形成异常密集的火力。而以秦弩组成的大秦弩阵,则是所有面对秦军的敌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孙策听得兴致勃勃,目不转睛,等黄承彦介绍完,便迫不及待的问道:”请问黄君,如今这秦弩可能制作?“
黄承彦笑着摇了摇头。“伯符将军,自大秦二世而亡,楚汉交锋,这秦弩的技术就失传了。秦弩的核心在于铜制的弓身和复合的弓干,如今所知其制法者寥寥无几。老朽不才,便是其中之一。”
周瑜关注的重点则是秦弩是由秦国统一制作的,那么,在秦朝,是怎样制作出规格如此同一的秦弩呢?
黄承彦解释道,秦朝有专门的部门对武器的制作流程进行统一管理。原来,自商鞅变法以后,秦朝在兵器铸造方面逐步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先在兵器的生产上统一计划,明确任务;其次对兵器的制作标准及其工艺程序也进行了规定;此外,对于兵器的题铭、检验、评比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同时也制定了一套工匠培养体系,最后还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了这些规定都能完整有效地执行。
按照那个倒霉穿越者的记忆,后世将这种生产方法称为标准化流水化生产。
“若非秦朝暴政,六国遗族一心复国,如此强秦又怎可能二世而亡。”黄承彦感叹道。
周瑜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老朽此来,就是为了将墨家一脉传承下去,以免在老朽手中断了传承,否则我以后怎有脸去见墨家先贤。“
孙策率先开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