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逢敌息太平
皇城,紫极宫。
李峻伸手抚了抚胯下的骏马,一身藻蓝软甲上悬着柄宽剑。作为羽卫中郎将的他按理不须亲自带队巡查,但过两日便是祈福大典,羽林卫负责皇城卫戍安全,在这个节骨眼上自是应当勤快些。
一队人身披轻甲,默然行军,宫中侍者皆要避退。
“咦?”李峻望见一旁人群中有一人颇为眼熟,这不是云贵妃身边的婢女霜降吗?她不在贵妃身边服侍,跑这儿来做什么?
他砸了咂嘴,或许是贵妃吩咐的什么事吧。这紫极宫旁倒是有块儿药圃,里头也有不少奇花异草,可这贵妃不是独爱杏花吗?
算了,算了,反正也猜不到人家的心思,他摇摇头,有这时间倒不如想想巡查完了吃些什么,东坊口那家胡麻饼配碗羊膳汤?想到这儿肚子都叫了几声。
不错,就这般吃。
他想得高兴了,轻轻拍打马背,敦促队伍行进快些。
途经兰央宫,李峻听见了声声讼佛音,又是皇后娘娘在念经吧……他摇了摇头,皇后娘娘也是可怜人,独自幽居在这兰央宫中,天天只能与佛道亲近,陛下倒是不念旧情,十年来除了祭祖庙大典外从不来探望,哪像当年?连这次的祈福大典也是只携了云贵妃。
这段是《华严经》中的渡生文吧,李峻耳尖,听到了些大概,是在为自己渡难吗?
他倒不甚在意,顶多喝汤时便忘了。
祈福大典是辰月初九,但皇室通常提前两日便要前去,以旺式火。
金吾卫领头开道,驱散道旁围观的百姓,以百尺蜀锦为障,掩住皇室成员的天姿。而后是七百七十七人组成的仪仗队,之所以选取七百七十七人,是因为当朝圣祖就是以七百七十七人为基打下了这片广袤的土地。这七百七十七人口诵《圣传天衍表文》以彰圣恩,而今年领头的布宣使挑的是国子监祭酒,大司农刘熙。他玄色衣袍,头顶朱纹丹纱帽,脚踩五色开合靴,以示水德,武威兴朝,五谷丰登。
仪仗队环绕的车行便是南朝皇室成员们了。
此次大典裁减精少,与五年前那次章华宫大典相比规模已是小得多了,不仅因为白云观道场占地不大,而且关键的是皇帝的身体已令人堪忧,太医令王朗都得随行照料。
皇帝傅修宜正居中央九龙玄翼辇,贵妃云音儿陪侍左右,而他最小的女儿,年仅十一岁的韶华公主傅梦夕也随辇同行。傅梦夕本为曹贵人所生,因曹贵人难产亡逝后便交由云音儿抚养,同云音儿甚为亲近。
祈福大典仅有韶华一位公主前往,其余宗室皆是皇戚王子,都骑马跟随,而非如同皇帝一般乘辇,也正是为了彰显南朝武运昌隆。
领头先行的是皇兄梁王傅修平、齐王傅修铨,两人皆是身着金丝王服,内里玄色斗牛甲,银丝穿系。后随太子傅琅,皇子河东王傅恒、思王傅昭,皇侄武王傅轩、睿王傅通,皇外甥嘉城侯高伶、建城侯楚弦。
梁王与楚王附耳交谈不与几个晚辈同行,河东王、思王两个皇子相互亲近且不大情愿与太子一块儿,武王、睿王本就私交甚深,说话投机,而两个皇外甥倒是愿同太子一起,不时插科打诨。
后方百官队伍里有一人一直注视着这些宗亲们,此人银甲贯身,上走狮咆虎啸暗纹,生得白皙英武,眉宇间更是锐气逼人。作为裴家幼子,裴思君仅十九岁便官拜左武卫将军,封新远亭侯,只可惜面色冰冷不与人亲近,白白便宜了这副好皮囊。
“三郎!”队后一人驭马上前,旁过的卫军皆是顿足行礼,来者一身金甲,腰佩紫绶青钢剑,生得俊朗,和裴思君十分相像,却多了几分洒脱,叫人好生亲近。
“大哥。”裴思君看见来者也只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这金甲来将正是裴家长子裴思陵。
裴家世代为官,几近代代位列三公,从未与皇族联姻却一直深受信赖,以致边疆重镇全都交由裴家镇守。当朝,裴家由长房裴东阳主持,裴东阳身为内阁首辅,统领百官,且封太师,加文华阁大学士,衔兴国公,诏特近,极为煊赫。他的三个儿子也备受宠渥:长子裴思陵,镇漠北,封镇北将军,青云侯,节制关北军;次子裴思源状元出身,封礼部侍郎,太子少师,并以学士身份兼任国子监督导;幼子裴思君,原镇荆州后召回,改封左武卫将军,领神威营统帅,拱卫京师,并加新远亭侯。裴家门生无数计,遍布南北,故时人尊称裴家为“南朝第一世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