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我们是钢厂的家属,我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钢厂这个小王国的子民。

这里原本是位于贺兰山脚下、黄河几字形一边的廖无人烟的一片滩涂荒地,建立钢厂后,虽然行政区划隶属于石嘴山市,但是自成一体,形成了全国各地汉民族聚居的一个小小的王国,与当地被叫做宁夏“老汉”的原住民回民打交道的机会甚少。

所以,后来有人说,“你来到了这里,既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也不会说当地人的方言,会说的只有汇聚了各地普通话之后产生变异了的极为标准的普通话!”

我们宁夏钢铁厂是由一个叫做五四厂的保密军工厂发展壮大起来的。当时响应“备战备荒”的口号,汇聚了来自全中国五湖四海的各地精英和能工巧匠,前来支援边疆建设、开垦边疆荒地。

所谓“备战”,是为了防止边界最强大的邻国——当时正处于修正主义的苏联的侵犯和破坏,预将新中国唯一的钢铁支柱从鞍山转移开,在全中国范围内兴建钢厂。

由此而产生了包钢、宁钢等众多各地区钢厂,在中国的土地上遍地开花,宁夏钢铁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由五四厂转变而来的。

爸爸和妈妈都来自祖国的钢都鞍山,那里有新中国第一家钢铁厂,是在日本投降后弃掉的钢厂上老工人孟泰一颗一颗捡拾着厂区的螺丝钉,由全中国最优秀人才共同的努力下一点一滴重建起来的,是新中国工业的基石和摇篮,是备战兵工用钢的支柱。

当时国家领导人特别重视,曾一度把鞍山变成了中央的直辖市,还特意将空一师建在了鞍山,用以保卫钢都。周总理曾经每天早晨过问的第一件事就是昨天的钢产量。

与其说鞍山是一个没文化底蕴、荒地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历史的3.5线小城市,不如说鞍山是新中国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以工业为起点作为历史的工业化重要城市,是在解放后重建家园、修复战争创伤的大历史背景下,凝聚了全中国人民最优秀人才的智慧和汗水打造出来的第一个工业化城市。它的历史以工业为起点,记录着中国工业的点点滴滴,从无到有,再走向辉煌。

和北京、上海等其他古老文明的历史名城相比,鞍山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历史风格。

鞍山这个钢都的建设当时就汇聚了解放后新中国各地的、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能人异士,而我的爷爷作为鞍钢的第一代建设者,当时上海交大毕业的他背井离乡从四川铜梁来到了鞍山,成为了鞍钢机总的一名总工程师。

奶奶和爷爷是在过去旧家庭父母包办的大背景下成了亲的,原本也是留在四川铜梁县老家的,但后来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中斗地主时毅然决然地交出了手中掌管的大家族钥匙,放弃了优越但人人喊打的生活从四川孤身一人来到鞍山寻找我爷爷。

两个人在鞍山定居,分到了鞍山市中心被叫做“台町”的房子,生下了我的爸爸和姑姑两个孩子。后来支援武钢建设,爷爷又和奶奶离了婚,净身出户去了武汉。那时,爸爸才8岁,姑姑才1岁。

爸爸在鞍山一中(鞍山新华中学)读完了完整的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鞍山钢绳厂上班。工作没多久就身背富农的成分被拨到了支援宁疆建设的大潮中来到了宁夏钢铁厂。

妈妈也是鞍山出生长大的本地人,却与爸爸有着本质的不同。

妈妈家族是顺治八年时,由清政府从山东小云南的地方用龙船将那里的居民拖家带口统一拨到汪家峪的拨民,当时来到这一片荒地的只有姓石、姓董、姓吕的三户人家,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汪家峪后来才发展到周围无数个村庄的规模。

所以,妈妈勉强可以说是鞍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妈妈比爸爸小一岁,也是高中毕业生,有12年文化,当时由人介绍,认识了爸爸,又由双方各自的父母的同意,结为了连理。

爸爸先来到宁夏,在钢厂上班,和妈妈结婚后,妈妈也来到了宁夏,在属于钢厂的农场上班。

农场是宁夏钢厂的一个下属部门,用以安置来到这里的随员家属。每年在厂区周围的滩涂荒地上种植高粱、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秋收时由农场领导交到厂部食堂食用。

爸爸在钢厂挣工资,妈妈却在农场挣工分,生下了我以后妈妈不得已在家休息带着我,一直把我带到了18个月。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生活在宁夏钢铁厂北墙外第一排叫北八栋的家属区,那是用砖砌成的一排窑洞房,共有八家,我家位于中央,左数第四家,右数第三家。

每家门窗前都有一块空着的自留地,属于自己家,统一用砖墙隔开,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小院。

每家的院子因主人的喜好和意愿的不同而不同。我家就在小院的南墙边盖了一个简易抗震房,是前高后低“一出水”的坡顶房,房顶上铺着油毡纸,梁用的都是就地取材的钢管。

爸爸还在小院地当中挖了一个地窖,一人多深,里面四平米见方,用于冬天储存蔬菜。

窖洞口上盖着一块白色的圆形水泥石板,一拳头厚,直径半米左右,就像一个石质的井盖。

能记得这块石板,是因为我小时候经常坐在这块石扳上玩着手中的玩具,和妈妈说着只有我们两个人才懂的话,阳光越过了房坡晒到了我的身上暖洋洋的,又舒服又惬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