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三只大象共同居住在一座山林的沼泽旁,其中有两只大象是公象,名字分别叫大宝、二宝,另一只是母象,名叫阿贝。
大宝跟阿贝长大以后便结为夫妻,但过不久,阿贝与二宝也发生了感情,二宝引诱阿贝跟着它离开山泽远走高飞,阿贝担心大宝不会放过它们,于是共同想了一个欺骗大宝的方法。
这天大宝、二宝及阿贝同时在沼泽中洗澡,阿贝故意说:“不知道谁可以潜入水中最久?”“当然是我啊!”大宝说。“口说无凭啊!不如我们来比赛看看吧!”二宝眼见大宝就要落入自己所设的圈套之中,不禁暗暗自喜,于是大宝潜入水中,二宝与阿贝看大宝潜入水中后便赶紧逃走了。大宝在水中待了许久,等他觉得自己受不了了,便起身浮出水面,他没看见二宝与阿贝,以为他们都还在水里,心想:“自己最早浮出水面,岂不是输了吗?”于是他又赶紧沉入水中,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宝再次浮出水面,仍然不见二宝与阿贝的身影,于是他开始起疑了:“照理说它们两个的潜水功夫都比不过我,应该无法潜入水中这么久,一定是出事了。”
他开始寻找整个沼泽,但始终不见二宝与阿贝的身影,顿时,大宝明了一切,他开始发狂,失去理智地杀害山泽中的一切众生,以求出心中的这股怨气。天人看到了这种景象,不禁叹道:“大象身体虽然硕壮,却无聪明智慧,妻子被拐走了,它却杀害无辜的众生出气,这样的作法不但对自己无益,也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众生啊!”
“讲到这儿,你有何悟!”
段朝暖本身真的觉得自己这可能,真的要坠入那不知道多久的什么地方去了,可是此时此刻,被这么一个声音这么一问,竟然倒是清醒了几分。
“感悟?”
感悟?
“觉着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非凡圣所测。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空,名言犹不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
“我心本来空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生灭无常法,但不着取,即合圣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理实见,行住坐卧,不着有无,不染尘俗,有逆即忍,有习即离,不听是非,不求好恶,自利利他,通一合相,妙入有无,全然三昧。故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自性如来。此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亦无所得,亦无所住,有为而知无为,有用而了无用。”
说实话吧,段朝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总归就是怎么想的,也就是怎么说了。
那声音没有对段朝暖的这个回答多做评价,只是紧接着又讲述起了另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群猴子住在森林中,森林的附近有一口井。有一天晚上,一只猴子跑到井边去游玩,无意中向井里张望,发现井中有月亮的倒影,愚笨的猴子以为月亮掉到了水中,于是飞快地跑回森林中,通知猴王说:“我看见了月亮掉到井里面去了,我们应该将它救出来,把它放到天上去。”其他的猴子听到了纷纷地说:“我赞成!我赞成!”于是猴王便带着所有的猴子们一起去救月亮。
一群猴子来到井边,开始商量如何救月亮,一只猕猴发表意见说:“我们可以先由一位同伴爬到树上,然后大家由上而下接手,就可以到达井里面救月亮了。”大家赞同它的意见,先爬到了一颗靠近井边的树,由上而下吊着树枝,树枝因承受不了太多猴子的重量,有点快要断裂了。最后一只猴子终于碰到了井中的月,但经过手一搅动,月亮变不见了,在它发现不对劲的同时,树枝也因为负荷不了一群猴子的重量,终于断裂了,一群笨猴子个个都掉入了井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