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涵从冥想中退出,慢慢站起来,伸个懒腰,将石床轻轻搬开,放过一边,走了出去。

未到洞口,便听涛呜浪吼,响成一片。

出洞一看,山下面的水已齐山腰,浊浪如沸,黄流翻腾。石壁上那一股飞瀑,在山洪暴发之后分外宽大。

只见天上阴云密布,细雨霏霏,遥山匿影,远泊云低,左近林木都被烟笼雾罩。

倒是近山一片,经昨晚大雨冲刷之后,越显得沙明石净,壁润苔青,景物清华,别有一番幽趣。

此刻水势未退,去路已阻,小雨还下个不住,天上没有日光,也辨不出时光、方向。

在脚底石地的凹处聚着一汪血水,李涵想起昨晚的怪物,猜是那东西负伤落水,也未在意。

他返回洞中,取了个锅,烧了一锅开水。

虽然,就算很多天不吃东西,如今他也已可以忍受,但“吃”是人生一大乐事,能让自己多吃点好东西,每时每刻有个好胃口,是一件好事。

对于李涵来说,能吃就是福!

他先就着开水将空间戒指中的炒米泡来吃了,然后取了一块虎肉,到水中洗净。

因嫌肉淡,打开了一篓兜兜咸菜,将虎肉一切,放入锅内,一同煮熟。锅小煮不得许多,又切些在火上烤。

他所携虎肉全是极肥嫩之处,不一会儿便都烂熟。吃完煮的,再吃烤的。

又取出储存在戒指中的锅魁,泡在肉汤内来吃。

这锅魁的来历,有个典故,据说是跟大智近妖的诸葛亮有关。

相传诸葛亮在行军打仗时,考虑到埋锅造饭,很不方便,于是便在休战之时叫人成批地生产一种形如锅状的干饼,每人发几个,以备战时食用。

后来这种制饼方法流传到了民间,人们在口味上翻新,有甜有咸,有荤有素,还美其名曰“锅魁”,意为锅中之魁。

其实当年诸葛亮是否去过南充作战,这个交给史学家研究。

而他“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发明创造的锅魁,更是丰富了我们的口味。

锅魁在最初发明那阵,就只是一个烙熟的饼子,后来才想到可以将锅魁中间开一个口子,塞入其它可吃的东西,于是吃法花样多了起来。

锅魁有荤、素之分。

荤锅魁有成@都的夹肉锅魁,是灌入牛肉或大头菜,像极了西方国家的三明治;郫县的军屯锅魁,里面裹有肉馅。

素锅魁有甘@肃文县(三国时称为阴平)锅魁,连盐都舍不得放一点,按斤两制作,是当地人的主食。

南充现在的锅盔有些是夹凉料,属于典型的素锅盔;有些是夹卤肉,则为荤锅盔。

制作时将面粉揉得糍糯糯的,捏成一个小块,用木棍来回滚动,一边滚一边敲击案板,发出一阵叭哒叭哒的响声,极有节奏。

待将面粉揉成状如满月的薄饼之后,放到一口平坦的铁锅上干煎,再放进锅下的炉膛中烘烤至熟。

虽然甘肃文县人将锅魁当作主食,但南充人则视它为零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锅盔的花样也逐渐增多。

有些锅魁的面上沾有一层芝麻,有些锅魁加入了蜂蜜,有些锅魁不再是圆形,而是做成了方形,如南部的方酥锅魁。

锅魁的吃法也逐渐增多,甚至上了餐桌。

如有些人喜欢用锅魁炒腊肉,人们挑食时反而忘了腊肉,而只顾去挑食锅魁。

有些人喜欢将锅魁放进汤锅、火锅煮来吃。

特别是将锅魁放进羊肉汤锅,味道极佳,甚得大家喜欢。

………………

李涵随身携带的锅魁,连经数日,非常坚实,经这咸菜虎肉汤一泡,立时酥透。再加上汤,鲜美而不腻。

汤中咸菜脆口,又带点辣味,真是其美无穷,直吃得一点余沥都无才罢。

“往常在家里,都是用鸡汤来泡锅魁,哪有这么好吃?嗯,这都是那咸菜的功劳。”

李涵微笑着自言自语,可惜好娘子美玉没有陪在身侧,一起享用这美食,有点可惜。

吃饱喝足之后,收拾好东西,他又潜心修炼起来。

到了半夜,他觉得口渴,想取点锅中剩水解渴,刚刚走到灶前,猛见灶那边放小石榻的洞壁角里,竟有一团淡淡的白影。

李涵心中奇怪,略一沉吟,从戒指中掏出一把宝剑,轻轻刺了一下,锵的一声,其音清脆,但白影仍然未动。

起初他怀疑是剑刺在石上的声音,便又刺到别处。谁知剑尖到处,火星飞溅,声音却哑得多。

他又用剑往有白影处拨了两下,除了声音与别处不同外,空洞洞并无一物,也就不去管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