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系统面板上的进度,专精99.91%,距离大师,仅仅是差了那么一丁点,但是就是这一丁点,就是天堑一般。
越是到了将近于这个程度,越知道那个程度的可怕,融情与景,融情于物,再发之于声。
那是一个很可怕的程度,是能够将人在一瞬之间就能够带入进去那个角色,这一点在那些老录像之中更为常见,只要看到那个老录像,就知道他是这个人物,而不是一段生冷的录音录像。
但是,即便是还差一些,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已经是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哪怕是没有系统所发布的这些任务,还是要出去走这么一趟的,专精满级,代表着技巧上,已经是达到了巅峰,再进一步,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路,那不是闭门自己专研就可以的。
顺便,在央视这里,赚了一大笔,也还算是合理,既然是拿了报酬,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事实上,这位来了两次,姜然是真的没有什么兴趣出去,毕竟,简历都发出去了,他是真的没有想走这个行业,平日里只当是自娱自乐,或许在晚会上能够唱那么两句,有人鼓掌叫好,也就够了,哪里需要什么登台献唱,粉墨登场。
娱乐圈,太乱了,戏曲圈子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的青年演员,有唱的好的,但是声明不显,这是一个时代的正常现象,戏曲圈子早已经沦为上一个时代的产物了。
那个时代的梨园才是真正的梨园,因为没有更多的替代品,那个时候只要是有几个闲钱儿就会去听戏,甚至于会哼上那么两句,现在的流行歌对于市场的冲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一些美其名曰推广戏曲,在各大软件当个小网红或是屡屡参加综艺节目导致没时间练功,退步的也是有之,这些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笑话。
但是不可否认,是真的走出了新的路子,唱功好不好无所谓,只要是打着旗号,就能够吸引一大票的人过来,是歧路吗,谁也说不清楚。
或许现在人需要的不是那种更为专业的去打磨和练功,而是这个传统的本身。
有些是真的喜欢和推崇传统文化,有的,也只是看看热闹,但是啊,就连一首带着戏腔歌曲都能够上百万的播放量,证明了传统还是真正有人喜欢的,喜欢就会去了解,了解了还怕留不住他吗。
打开了维信,加了这位,直接把卡号发了过去,顾秋,名字倒是很有意境。
对面回了个收到之后,便没有了动静。
姜然不知道这位在台里是什么职位,但是想来也不会太低,能把档案文件带出来,至少也是个部门的部长之类的。
又是顺手打开了置顶的群,只有几十个人,算是各行业的都有,但是大抵上,还都是文艺圈子内部的。
“手动@柳老,您就这么把我卖了?”
一个消息,从手机键盘上发出去,更多的是一种吐吐槽罢了,毕竟他还没有真的做好准备要出去,但是却也知道这位的苦心,那是一位真的想要为这个传统做一点事情的老者,在这里,他还真的是个后辈,光是戏曲大师就有好几个。
良久,一个ID名为柳柳柳的荷花头像的人回复,“小伙子,有钱一起赚,这次我是评委,拿到第一之后,奖金得给我一成。”
后面还跟着一个“滑稽”的表情,明显的为老不尊。
“这个,我是特殊嘉宾,有钱大家一起赚。”另一个用自己照片做头像的老人回复。
从其相片上可以看出,那是一位英气十足的老者,神采奕奕,是国家京剧院的一位老艺术家,也是副院长,享有盛名。
姜然,“......”
现在这群人都这么直接开口要钱了么?
至于说他一个后辈怎么到群里来的。
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还没有这一身造诣的时候,校庆,唱了一小段京剧青衣唱段,就被柳叔叔拉到这里来了,成为了年纪最小的群成员,当时,柳大师在学校请来的有特殊社会地位的那一小撮人里面。
那个时候,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群里都是一群文艺界的大佬,随便捞出来一个潜水的,身份都可以吓死人,姜然没什么特殊感觉,平时都是屏蔽群的,只有有需要的时候,才到群里问问。
而且需求也都是戏曲上的,久而久之,跟几位大佬也都是有了些接触,所以,说是熟络,也不算是很熟,他只知道柳寒和几位戏曲界的大师。
“夺冠了我请二位叔叔吃饭。”姜然连忙用语音说道。
若是真的夺冠的话,到了兜里的钱,怎么能掏出来呢,也知道两位是在开玩笑,所以直接是这么说道。
柳柳柳:“小娃子真小气,那行了,咱们赛场见,还有半个月,你要抓紧了,这次可是有好几个有实力的小年轻。”
另外一位大佬紧跟着回复,“央视办一场国风类型的节目不容易,这一次上面是真的下定决心了,也说是央视有魄力,换成任何一个地方台都不敢这么赌。”
“民族嘛,就那么点东西,文化上,也该觉醒了。”
“还有几个月时间就是那两个大会开启了,各位都上上心。”
“国家也想着复兴传统,那我们这群老头子自然也要贡献一份力。”
“我觉得,这个国风节目也就是试试水,真正的大制作还是在后头呢,真的想要让民族文化觉醒,也只是上面一个口号,一句话的事儿,真正落实下来还是要靠我们这些老头子。”
“小兄弟不错嘛,我虽然工作忙去不上,但是我精神上支持你,央视不会店大欺客,好好表现。”
姜然没有发言,只是拄着腮帮,窥着屏,工作忙?一群都已经是退休年级的人了,还工作忙,那就证明着,国家不想让他退休......
这几位大佬聊着聊着,姜然都怕把群聊没了。
“最近的戏曲界可热闹啊。”
“那位老人到津州市了,最后一位大宗师,精彩绝伦。”
“老太太80了,告别舞台,也有快二十年了......”
“只是唱了一小段,底下的观众啊,那都是热血沸腾。”
“我在现场,好久没看到老先生这么卖力气的唱了,津州市果然是曲艺之乡啊。”
紧接着,一段视频分享出来。
姜然看了过去,那是《沙家浜》的一段唱段,算是那个时期的现代戏,讲述的是一个老板娘阿庆嫂,在江湖茶馆,靠着智慧,在几经周转之下,带领着大部队解放沙家浜的故事。
这是老人家的女儿刚刚演出完一场,老太太跟着出来谢幕,被主持人搀着,明显的能够感受到老人家有些虚弱,说话也都是病恹恹的,二十年没有出来踏入舞台,甚至在家里也忘掉了唱戏,平淡的过生活,虽然不怯场,但是依旧是有些陌生了。
“我这戏词儿都忘了。”
老太太低着头,满脸无奈地说道,也知道盛情难却,只能是站在台上。
“首先,谢谢观众,”
深深地一个鞠躬,让人肃然起敬,这是一个打从心里就喜欢这么艺术的老人。
“我特别爱来津州,我喜欢这儿,从小我就来津州市演出,每年都会来,我女儿唱的不好,大家伙也捧她。我病了十来天了,就唱一小段,谢谢观众。”
没有什么客套的话,更不是什么官方用语,只是一些掏心窝子的话,但是却让人心中一暖。
话音刚落下,鼓点一敲,胡琴便响了起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