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丙戌
盖吴的起义刚刚被平定不久,一波新的浪潮正在蓄势待发。
这一次,事发地点发生在安定郡,起义的群体还是卢水胡人。
相比于之前中原汉族王朝处理卢水胡的怀柔手段,北魏的拓跋焘则喜欢用高压和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
面对卢水胡的叛乱,拓跋焘还是喜欢固执己见的继续加强对胡民聚集地的盘剥,丝毫不顾及这些民族的存活问题。
当年九月,安定郡爆发了一场胡族起义,带头闹事的依旧是卢水胡人。
为首的领袖叫刘超,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名字。
当时他聚集了安定郡境内上万民卢水胡人公开和北魏对着干,目的就是想要争取一些属于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个情况和农民工讨薪要说法的场景颇有点相似。
按理来说,接二连三的起义动乱,又是同一个种族引起的,统治者应该积极采取补救和缓和措施来解决,而不应该选择继续激化矛盾。
可拓跋焘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你要是不服,我就把你打服。
只有高压,才能让人丧失斗志。
自盖吴起义之后,关中长安一带一直缺乏一位有能力的人去管理,所以在平定盖吴起义之后,拓跋焘通过绩效考核,选了一位能力与威信并重的人前去接管这片问题地区。
这个人就是为彻底平定盖吴起义做出不可磨灭攻陷的陆俟。
陆俟,出身雁门代郡,鲜卑族人,一位集能力,智慧,胆识,谋略于一身的鲜卑族将领。
因为在平定盖吴起义中的出色表现,拓跋焘决定提拔陆俟来管理关中。
在拓跋焘的授意下,陆俟负责执掌秦,雍二州的军务,然后继续坐镇长安,监视卢水胡叛民刘超等人的一举一动。
由一个镇将突然变成了秦,雍两州的最高领导人,这一下让陆俟有些受宠若惊。
而拓跋焘可能也是担心突然一下把这么大的重担交到陆俟的手里有点不太放心,所以,拓跋焘在陆俟临行前,苦口婆心的对他说了一番劝诫之语。
“关中奉化日浅,恩信未洽,吏民数为逆乱。今朕以重兵授卿,则超等必同心协力,据险拒守,未易攻也,若兵少,则不能制贼,卿当自以方略取之。”
言外之意就是一句话,怎么打?你看着办吧!
陆俟在接受到这个任命之后,深深体会到领导的不易以及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他也感到了使命的艰巨。
但陆俟并没有选择退缩,相反,他还想玩票大的。
当时陆俟去长安上任的时候,轻装简行,不仅连家眷,仆人,车马都没有带上,甚至于连随行的侍从也都没有带,而是单枪匹马的直奔长安上任。
如此不摆谱的领导上任,恰恰显示了陆俟的自信。
当然,陆俟这种单枪匹马赴任的壮举在安定卢水胡领袖刘超的眼里看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刘超认为,陆俟单枪匹马赴任,那肯定是害怕太过于招摇,被自己知道后暴揍,所以为了不惊动自己,选择带枪匹马秘密赴任。
嗯,对!一定是这样。
当时刘超天真的以为新来到任的陆俟是个很好捏的软柿子,就处处想和他对着干。
陆俟当然知道刘超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所以,为了更好的麻痹刘超,陆俟选择了一个稳妥的办法。
韬光养晦!!!酷爱电子书kuaix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