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时间如隆中山涧里的溪水潺潺流过,一转眼,诸葛亮已在隆中隐居了两年,他已19岁了。

在这两年中,他结识了四位挚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颖川徐庶。这四人都是襄阳名士,在三教九流的杂学上都有独到的见解,与孔明情投意合,互为莫逆之交。

一日,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结伴来拜访孔明。

孔明手执羽扇,引三位好友到草庐附近的竹林之中,竹林靠近溪水处有一座小亭,四人坐在小亭中。

小亭之中,石凳方圆,石桌如蘑菇,石桌之上,摆放着酒壶和酒杯。

四人坐在亭中石凳上,围着石桌,沐浴着竹风的清凉,把酒畅谈,击节而歌。

孔明喝完一杯酒后,放下酒杯,摇着羽扇,将话题触及论语中的孔子与弟子畅谈志向的史迹,说:“春秋时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在一起,孔子问起弟子们的志向,诸位,还记得此事否?”

徐庶回答:“子路告诉孔子,千乘之国,夹在大国之间,被他国侵略,国内又逢饥荒如果他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骁勇善战,打败外国,国内再无饥荒。”

孔明问:“那么,孔子是不是认同子路的志向?”

徐庶不能回答,他从论语并没有读出具体的答案。

石广元说:“孔子听了子路的话,一笑。”

徐庶问:“孔子的一笑是什么意思?”

孟公威说:“孔子对子路的志向一笑,这一笑不是高兴地笑,而是讥笑,就是说,孔子并不认同子路的志向。”

孔明说:“对,孔子认为子路只知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不知以礼治国,故而嘲笑子路。不过,我以为,治国之道在于礼法与武道双治,武道礼法双管齐下,才能治好国家,单纯以礼相待,感化不了入侵之国。”

这番话获得到徐庶,石广元和孟公威一致的赞同。

孔明接着说:“孔子又问冉有将如何治国?冉有回答,如果他去治理一个小国,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可惜,他自己无力教化百姓,只好等待圣贤们来推行礼乐教化。”

徐庶说:“孔子对冉有的志向不屑一顾,根本没有跟他说话,撇下他,直接向公西华请问治国之道,公西华的答案是:他不能治国,但是愿意学习,在与诸侯会盟的时候,在朝见天子的时候,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小小的司仪。”

石广元问:“这算什么志向?”

徐庶回答:“公西华的志向很小,他只能做小事,不能做大事,只能做芝麻小官,做不了大官。”

孟公威说:“还是曾皙的志向最得孔子欢心,曾晢以为,暮春时节,穿上春服,好友三五,到沂水里泳浴,在舞台上吹风,然后歌咏而归。而孔子恰恰赞成曾皙游山玩水的抱负。”

孔明说:“曾皙的志向并不是游山玩水,曾皙很形象地描绘了礼乐治理之下的和谐世界,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百姓才能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孔子从曾晢的描述中看出了他的政治抱负,这一点符合孔子的志向,所以孔子认同曾皙。”

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听,皆认同孔明的看法。

众人又一起举杯喝酒,喝到兴头上,徐庶看着诸葛亮手中的羽扇,问:“孔明,你每每手持羽扇,这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并不直接说出羽扇的来源,半带玩笑,半带吹诩地回答:“扇者,算也。吾之神机妙算,皆出于此扇。”

石广元和孟公威说:“孔明,你自吹自擂,罚酒三杯。”

诸葛亮悠悠地晃动着羽扇,说:“开开玩笑而已,不过,我希望此扇赐给我神机妙算之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