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为了结集佛经,“共同撰集如来所说正法,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僧众大会选举五百大阿罗汉组成圣僧团,专门负责佛经结集工作。为此,大迦叶在大会上宣布:“大德僧们请听我说,参加结集的五百比丘,现在已经选定四百九十九人,名单已经公布,都是熟读三藏,已得三明,已灭三毒的共解脱者。大家默然听许,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

如此“白一羯磨”也叫僧中“唱言”,不须征求意见,只说一遍事情就成了。

大迦叶心想:“阿难虽然未证四果,但是他是佛的终身侍者,侍从如来最久,闻法最多,佛将前后所说法尽嘱累给阿难传承,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阿难必须参加结集,这是由其特殊身份决定的。”

于是,大迦叶开始隆重推举阿难,他说:“大德僧们请听我说,阿难虽是学人,但他所作所为如法如律,佛说阿难多闻第一。我们应当恭请阿难作集法人,参加佛经结集。同意者默然许可,不同意者现在就说!”如此“白二羯磨”,两次告白,在场大众两次默然均无异议。此事如律典所记,就这么定下来了!

后世不通经律者抛出“窟外结集”一说,妄称在五百圣僧举行窟内结集的同时,另有数百千人以婆师婆为首,在二十里外另行结集五藏,即三藏加上杂集藏、禁咒藏,称为窟外结集、大众部结集,以有别于窟内结集、上座部结集。

其根本错误在于违背律制与圣典的记载。像结集佛经这样的大事,是僧众大会的集体意志,集体决定和集体行动。任何人违背它另搞一套,都是破坏和分裂行径,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当时僧众非常团结,并无所谓大众部、上座部之分,部派分裂乃是佛灭二百多年后才有的事。因此,决无任何人有能力和动机,敢与大迦叶领导的圣僧团分庭抗礼,“窟外结集”想都不要想,更是不值一提。

为了将准备工作作在前头,确保佛经结集的如期举行,使结集者住有所居,衣食无忧,在拘尸那揭罗供养佛舍利七天后,大迦叶带着几个得力助手,先行一步来到王舍城,对阿阇世王说:“佛是在摩竭陀国成佛的,结集佛法宝藏也要在这里举行!”

阿阇世王说:“佛在世的时候我信仰佛,现在佛灭度了,而将佛法托付给你,所以我信你如信世尊,凡是结集佛经所需要的一切保障,都由我来供给,请尊者放心好了!”

阿阇世王当场责令大臣,负责安排圣众所需,为安居结集提供食宿、医药和生活保障。

参加结集的其余圣众,随后也向王舍城进发。在途经跋耆国金刚村时,阿难为当地信众讲经说法。跋耆比丘金刚子坐在听众中暗想:“这位阿难依旧是学人吗,还未离欲吗?我要入如其像定,看看他的心里还有没有贪嗔痴!”

金刚子入定观察,发现阿难还不是阿罗汉,就在会后对他说:“你到寂静的山林里去坐禅吧,只要你用心思惟涅槃道,一心无乱想,不久就能修成阿罗汉了!”

佛在临终前已经为阿难授记,预言他不久即得“无知证”成为俱解脱阿罗汉。无知证就是成就想知灭定,并获得漏尽通的俱解脱阿罗汉。如佛说:“得初漏尽智,次究竟无知,得无知解脱。知见悉已度,成不动解脱,诸有结灭尽如自知生尽,无碍道已知,以知解脱已,最后得无知,不动意解脱,一切有能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