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冬天的寒冷并不会影响到互联网。或者说,在这个大家都喜欢窝在被窝里的季节,互联网反而更加热闹。

而热闹并不一定是好事。当人与人之间再无交流障碍且无法进行实体接触后,所有人都会脱下平日里伪装的面具,在网上肆无忌惮地输出自己或对或错的观点。这些观点,不论对错,承载它的语言都不是那么优美。

节奏就是这样诞生的。

当拳头落不到自己的身上,自己也看不见网络另一端的人时,网民们就会不再掩饰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哪怕只是一件在平时根本不值一提的小事,在网络上都会有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温良一直是个不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观点的人,虽然他经常会去关注各种热点,但他从不发表任何意见或建议,他只是用这种方式确保自己不会跟网络脱节过时而已。

这种态度让他能在网络的泥潭里保持一定程度的“清洁”,但同时也让他的消息来源有一些滞后。

就比如现在,在温良不知道的地方,开始了一场参与人数众多的“网络骂战”。

事情的起因是一篇由某个“公知”发表的微博。

一开始他只是想要抨击一下现在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以此太高自己的身价,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的博学、地位崇高。

这篇微博发出后,短时间获得了不少厌烦了无良自媒体的网友的赞同。

这些人在那条微博下开始抨击自己讨厌的自媒体,渐渐地让这条微博获得了热度,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观点。

通常情况下,获得热度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争吵,这篇微博也不例外。

有人在微博的评论中狂喷自己不喜欢的up主、博主、视频创作者、网文作家等等,被点名的几乎都是这些年发展迅速但却在主流审美中“难等大雅之堂”的领域。

不过既然有人喷,那就有人喜欢。这些创作者们也有自己的粉丝群,喜欢这些创作者的人开始反驳。

矛盾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双方直接开启了骂战,一开始也许还能正常交流,几条评论后就变成了人身攻击。

节奏一旦被带起来,就没有人能控制。所有人争吵的话题逐渐从喜不喜欢这些创作者变成了对这些职业的审判。

一方人觉得这些职业没什么职业正当性,都是些不务正业的人才喜欢做这种职业。

一方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up主网文作家凭什么就低人一等。

这种有一边明显理亏的骂战话题通常都会越来越歪,因为理亏的那一方不会好好认错,而是会拼死狡辩。

那些一开始瞧不起这些职业的人开始用所谓的学历和社会贡献度说话,那教师医生等职业作对比,想要强调自己的观点。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战场很快就从一条微博扩散到各个平台,不断有公众人物下场参战。

两边网友的互相吵架可以说是为这个节奏埋下了无数炸药,而点燃导火索的则是一位知名学者加入战局,发表了“这些职业就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在瞎搞”这种观点。

一下子引爆了所有人,成功地把原本一个单纯的爱好问题上升到了学识阶级对立的程度。

许多人拿着这位学者说的话,当做自己的论据,不断用没文化、学历低这些词去攻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