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赵括还是有相当优秀的军事才能:
1、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得到大多数赵国朝臣的同意。
据史料记载,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反对的有两个人:蔺相如和赵括母。
都长君田单、平阳君豹、平原君胜、虞卿等人是什么态度,没有记载。
史料还留下了一句话:赵括善兵法,与父及其他将领论战,未曾败绩。
2、初出茅庐的赵括,敢和武安君白起对战,这份勇气不简单。
白起的战绩,早已经威震华夏,也可以说白起是诸侯的噩梦,多少名将,都败在了他的手上。
伊阙之战,韩、魏不敢与秦相争。
三战楚国,打得楚顷襄王迁都。
华阳之战,打得魏、赵联军没有脾气。
听到白起的名声,很多人都不敢战。赵括明知道打不赢,还要打,也不降。这份亮剑的精神,令人追捧。
3、赵括弹尽粮绝,坚守了四十多天。
要知道,战场上有个现象:兵败如山倒。
二战时期,欧洲大陆,号称最强的法国,建立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德国绕过这条防线,用了39天,就攻破号称陆军第一的法国。
赵括被围困四十多天,不仅阻挡了秦军的攻势武力和心理,还组织军力突围,消耗秦军的有生力量,这份军事才华,不简单啊!
4、赵括选择战死,也不降秦。
以上的几个观点,足以证明,赵括不是庸庸碌碌之辈,不只是会兵法,还能用兵法。只可惜,初出茅庐,年少气盛的赵括,首次出场秀就遇到了毫无败绩大神级别的人物白起。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生不逢时。
通俗一点来说:运气不好。
刚出道,就碰见了位居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我不是为赵括翻案,为他洗清骂名。我想表达一个观点:赵括以身殉国的节气,敢向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亮剑,这份精神,值得追捧。
那么,赵括该不该被骂?
答案:该骂。
骂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观点:
1、数十万赵军和数十万秦军,因他而死。
长平之战,死了那么多人。赵括,不该被骂吗?身为将帅,不仅要打好仗,还要把带出来的人,活着带回去。做不到这点,被骂是应该的。
2、身为统帅,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
秦国秘密换将,以白起取代王龁,赵括出战,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工作不到位啊!
3、按照兵法上说,十倍才能围之。结果秦、赵双方的军力比例是多少:115
这个比例,说明白起是大神,用兵入神。也说明,赵括用兵,还是要好好学习。
赵括被骂,是应该的。但,这个被骂的人,不是无能的人,而是一个充满热血的爱国青年。
接下来,就是回答第二个一个问题,白起为什么要斩杀降卒。
有以下观点:
1、为了大秦能够兼并天下,承担起骂名。
2、被逼无奈秦昭襄王下令,他执行。
这两个观点,只能说是为了给白起坑杀降卒,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要知道,坑杀降卒数十万,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白起坑杀降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白起的性格嗜杀。
从伐楚之战掘楚王陵、华阳之战将两万赵军赶下黄河,可以看出,白起嗜杀的个性。
2、秦国的军功制度。
秦国的军功制度是按照首级多少来划分,其他人的脑袋是他们升迁的标准。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不是说他能打,而是这支军队是禽兽,要吃人的。
3、秦国消耗太大,被杀红了眼。
据记载:长平之战,秦、赵双方投入的兵力近百万。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秦国折损近半。不仅秦昭襄王亲征,还动员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参战。秦国建国至今,除了被吴起,打得没有脾气,何曾受过如此大的损失。
斩杀赵卒,是形势所迫。
4、第一次遇到如此多的降卒,如何处理没有参照、借鉴的历史经验。
长平之战以前,很少遇见这种情况。尤其是数十万降卒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秦国坑杀降卒,也被称为三苗之乱,最大的灾难。
当然,这对秦昭襄王和白起来说,是一道很难选的选择题。
杀降卒,留下骂名。
留下降卒,又会有隐患。
这个问题,直到至今,都是很难选。
那么,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降卒,是真的吗?
现代根据留下的史料考古后,对这个答案提出了质疑:假的。
但,根据残存的史料记载:无论是来自赵国,还是秦国,甚至来自齐国的资料,以及活下来二百多个未长大的孩子,都证明是真的。
坑杀,分开来解读:杀,战死坑,活埋。
这两个字会不会是说长平之战,赵国战死和被活埋的将士呢?
至于真假,还有更多的史料来证明。
战国时代,最惨烈、投入最大、牺牲最多、围歼的战役:长平之战。
随着,赵括战死,赵国降卒被坑杀,长平之战,落下帷幕。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战,成就了白起最高的荣誉,一战封神。也成就了赵括千年的骂名,纸上谈兵。谁也没想到,这一战,会成为白起最后一战,最终落得长剑自刎。那么,长平之战,为什么会成为白起的最后一战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