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在北都大会乌桓人的时候,韩信的军队继续向北出发了。
他们在击败南部的匈奴人,收复了乌桓人之后,并未选择向西进攻,和蒙恬一起围攻冒顿。
而是选择了继续向北进发,为大秦攻占领土,收复当地土着。
东胡败亡之后,残余部落在南以乌桓为尊,在被以鲜卑人最盛。
鲜卑的本意是什么,后世已经无从得知了。
有的人认为,鲜就是少,卑就是陋,鲜卑是中原人对于东胡人的蔑称,就如同中原人尊自己为华夏一样。
这是不对的。
还有人说,鲜卑的名字来源于鲜卑山,就想乌桓的名字来源于乌桓山一样。
这也是不对的。
在大秦东北的鲜卑山不止一座,如拓跋鲜卑聚居的地方,就叫做大鲜卑山。
显然,是先有了“鲜卑”这个词,后来各部又以“鲜卑”命名自己居住的地方。
还有人说鲜卑最初是带钩的意思。
依据是《楚辞》中有意思类似“美女腰肢细长,以鲜卑之带束之”的词句。
而鲜卑之带或许就是从鲜卑部落传入中原的,鲜卑各部落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
也有几分道理。
......
鲜卑人和乌桓人都是东胡族裔,在生活习俗上十分详尽。
不用于匈奴这等草原部族,鲜卑乌桓是森林部族,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林中百姓”。
他们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髡发,也就是把头顶的头发剃掉,如同大秦的受了刑罚的犯人一样。
后世许多部族都保持了这种习俗,可能是因为剃发确实有益于在林中打猎生活吧。
他们还有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树葬,和俚语“你妈挂树上了”不谋而合。
父母死之后,子女会把父母挂在树上,三年之后再来收取。
乌桓的势力相对弱小,鲜卑的势力就比较强大了。
哪怕刚刚在冒顿单于的打击,经历了大败,他们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
他们的社会组织关系既分散,又集中。
通常情况下,一个小部落有数百人,多的千余人。
强大的部落人数多一些,他们的首领就是部落联盟的主导者,被称为大人。
大人有所召呼,部众不敢违犯,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现在,鲜卑人分散各地,强大的部族有八个,俗称契丹八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