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邢秀娘没有离开,不羞不臊的住下了,算她捡回一条小命。

李自成也就不客气了,有个秘书挺好。

(此处略去六百六十六字)

高一功仍然没放弃推销自家姐姐,天天琢磨着怎么赶跑邢秀娘。

高寡妇做事挺干练,但模样一般,李自成对她没啥兴趣。

至于韩金儿,当花瓶外一无是处。老李也不好拔矛走人,给她开了个小作坊,弄点香皂雪花膏管状口红等等小玩意儿。

九月中,小股“流贼”过境,李自成又带民壮入卫县城。

“流贼”刚走,官军紧随而至。

知县老爷要哭穷,城里一个小户人家就被官军锁拿了,硬说他家通贼,还要再抓余党。

王象兑只得筹措了三百两银子奉上。

“好消息”也有。

巨寇王嘉胤在府谷抵挡不住,马上要往山西流窜。周边可以喘口气了。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米脂西面三百里的神一元、神一魁兄弟又起事了。

俩人曾为甘肃兵。

去年底,皇太极兵临城下,甘肃巡抚梅之焕奉诏带兵入卫。

他正要出发,蒙鞑子来找麻烦。梅之焕只得先打了两仗后再行东进。

然后,在崇祯三年正月,甘肃巡抚梅之焕和甘镇总兵杨嘉漠统领的军队,走到安定县(定西)时发生哗变。

原因是入卫行程遥远,却并没有发给安家粮。加上统兵官员迫于朝廷严旨,一个劲地催促士兵们快走,“几日人马俱倒”。

于是一部分人夺取了营中粮饷,“介马西驰”,自行返回驻地。

梅之焕只好又调头返回去平乱。

兰州安定后,梅之焕再次东进勤王。

到二月初四,已行二千五百多里。忽接督府传来谕旨,说鞑子已退,各镇兵退还原驻地。

那就回家吧。

结果他快回到原驻地时,谕旨又来了。又说是鞑子并未退去,各镇兵继续赴京入卫。

与此同时,上万蒙鞑又来犯边。

梅之焕忧悸丛生,进退维谷。

那也只得先顾眼前急,再打了一仗将蒙鞑赶去贺兰山外。

后患稍定,勤王事急。

来来回回总共跋涉了六千多里路,梅之焕终于带领疲惫不堪的甘肃兵到达京师。

这时已经到了五月份。

简直混账!人家保定兵可以按时抵达,为什么你甘肃兵现在才到?

崇祯大怒:“夺职!回籍听勘!”

梅之焕黯然离去。

当然,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不会忘记他。

十一年后,正当大明丧师失地,行将倾覆之际,朱由检下圣旨表彰梅之焕——

“这甘镇大捷,内外文武有功各官委宜叙赍,原任巡抚梅之焕赏银三十两,丝二表里,荫一子入监读书。”

天爷啊!十一年了,你终于想起梅之焕的功劳了。

这真是皇恩浩荡!

崇祯够意思吧?

再举个例子,状元黄士俊官至礼部尚书,入内阁行相事。老汉借病辞职时,崇祯知他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特意拨给他路费。

然后,清廉老汉回家就盖了座园子——广东四大名园“清晖园”前身。

别说广东名园了,中国四大名园除了俩清朝皇家园林,剩下俩都是明朝退休干部开始修的。如果不是明末毁了很多,入清后又衰败了不少,估计至少能变成“十大名园”。

跑题了,后话暂且不提。

你说领头的梅之焕都这待遇,下面小兵能落着好?

神家兄弟一琢磨,又要番戍辽东?上年去的老乡没一个活着回来,这还干个求啊,跑吧!

“边兵生于塞上,舍从军别无事事。父兄子弟死者阵亡,生者补伍。冲锋陷阵,常悬带血之刀,卧雪眠霜,半作沙场之骨。

延西一带,极目黄沙比之中东二路更苦。地本不毛,不产一物。频年抗旱,粟贵如珠。”

神一元、神一魁回到老家又没饭吃,那就反了吧!

兄弟俩聚众三千,首先攻破了新安边营,闹腾起来了。

神一元离得远,田赋摊派近在眼前。

淋尖、踢斛的高手们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米脂县秋粮六千七十三石,草一万二千九束,农桑绢六十八匹一丈三尺,商税五两三钱一分……

王象兑抱拳拱手,“各位里长,老夫全靠你们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靠里长,你等着去吧。

看着里长们都耷拉着脑袋,王象兑知道他们不会尽力办差。

门神老了——不捉鬼。

何况又是大旱之年。

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收上来多少算多少。

王象兑已经打申请回乡养老了,不想折腾。若是遇到国之栋梁,那就——

“故一当催征之期,新旧并出,差役四驰,杻系枷锁,载于道路;鞭笞拶打,叫彻堂皇。”

“(临潼县)催科过严,每比较日,什排浴温泉,泉水为赤。”

“予尝过恩县,见乙榜令催比钱粮,血流盈阶,可叹!”

……

西山茆上那几十亩地收成不错,毕竟有几百壮丁挑担浇水,精心伺候,而且绿肥充足。

小麦亩产高达一百四十斤,高粱二百斤,燕麦也有一百多斤。①有大佬用50年代小麦品种做过实验,保证足量灌溉和无病虫害的条件下,亩产也只300斤。合明斤也就两百多。

如果按两年三熟算,平均亩产稳稳超过一石。李自成已经比较满意了,人家衍圣公孔家的小麦亩产也就一百六七十斤。人家那田多好啊。②明代各省田亩大小不统一,省里各县也不统一,有大有小,多的能相差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有三四亩折一亩的大亩制,不细说了。

山沟里的普通人家就不行了,天旱,收个几十斤甚至连种子本钱都收不回来的大有人在。

收成归收成,给老爷纳税先缓一缓。

李自成从县城回来后先派人去跟神一元搭关系。

神部里面多边军和蒙古人,骁勇善战,跟他混个眼熟后好挖墙脚。

隔天李自成带着几个可靠人勘察地形,分散选址挖了几口窑洞。

银子堆积花不完也是麻烦,帮双泉里百姓折银缴税后剩下的还多。留用二十万,窖藏二十万。

九月底,冯起龙乡试完毕,得中举人。他从府城回来后备了重礼,独自上常峁墕“访仙”。

“大仙”当然不在,冯起龙赖着不走等了三天。李自敬眼看推脱不开,只好上西山茆报信。

李自成琢磨了下,然后跑来跟他一会。

冯起龙想让李神仙算算“贵人”在东西南北何方何处,姓甚名谁。

李自成神叨叨:“你可知泄露天机是什么下场?”

冯起龙立马跪倒,“总是凡夫俗子痰迷心窍,今次把家当典卖一空,只求神仙大发慈悲,明示一二。”

李自成郑重道:“冯老兄啊,非是某不肯说。你要明白,听了只言片语就会沾上因果,此后只能进不能退,否则暴毙当场!”

“……”冯起龙吓出满头冷汗。

沉思片刻,他一咬牙,伏地磕头,“望大仙指点迷津。”

“哈哈哈……”

李自成大笑几声,冯起龙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他伏地再拜,“恭请大仙指点迷津。”

李自成起身,原地绕了两圈,开口道:“你……跟着我吧!”

冯起龙迷迷糊糊的就跟到了西山茆。

旌旗招展,喊杀阵阵。

一队拉弓拔刀平举长矛推进;

二队跪地结密集长矛防御阵;

三队、四队练的是整合、分散;

五队面前有一排“铁甲人”,小兵们正卖力实战打靶。

远处更有骑兵猛冲稻草人方阵。

……

“举人老爷,看到这些没?你还有最后一次选择机会,是追随我起兵造反,还是去当教谕?”

“造……反……”冯起龙浑身打颤,面无人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