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崇祯以大凌河筑城招衅夺孙承宗官。正常操作。
崇祯是一个罕见的,同时把“与官僚关系”及“与百姓关系”两方面同时搞砸的君主。
对官僚,崇祯是“独夫”;对百姓,崇祯是“民贼”,合独夫民贼为一者,世所罕见。官不聊生民不聊生。
朱由检大帝是个暴脾气——面对一群蛀虫,脾气能好起来才怪——敢怼他的基本都死的很安详,还有几位很不安详。当然,有时候就免不了有误伤。
哪个皇帝不愿意国泰民安?那样他才能坐稳江山。可是土豪的赋税收不上来,被转嫁到穷苦老百姓身上,不是朱由检大帝能解决的问题。
皇帝难做啊!
十二月初,陕西官军围攻甘肃环县,黄友才被火铳击死。
可天飞、郝临庵、刘五等几部撤往环县以北,占据铁角城。
铁角城一带山高沟深、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塞,是南通庆阳,北达九原的必经之路。
农民军在当地“分地耕牧”,“为持久计”。
可是根据地没那么好占。到明年八月,洪承畴招降白广恩,用之前导,攻破铁角城。
除了可天飞在铁角城外,当前留在陕西的还有独行狼、混天飞、混江龙等据芦保岭;一座城、乔六、拓先灵等据西川胡堡;钻天哨、开山斧等据镇城、永宁关。
其余反王大多进入山西。
己巳,总兵孙显组破敌于闻喜;甲午,击贼与河津夏泉。
官军力不敌。被贼最惨者宁乡杀伤五千馀;闻喜杀伤三百六十馀;双扁峪官兵损四五百。以督阵内官王承诏为徴乞再发京营兵?应。
紫金梁王自用跟刘宗敏并肩合战一回,击破官军后出了吕梁山,再次窜入上党。
老王攻武乡县未果,兵进辽州(zuo权县),又邀请革命军北上协助。
辽州在太行山山脊中段,清漳河中游,也是个穷地方。相应的防守就不会太强。
李自成该打一场实战练兵了。
调兵遣将的同时,他又抽空去各处巡视了一圈。
历山孩儿营里正在进行期中考试。
罗虎看着填空题急的抓耳挠腮。他趁监考老师不注意,侧身瞅了眼隔壁李来亨的卷子。
然后罗虎心里鄙夷一句,“不会就不会,你居然直接写‘不知道’?老子佩服!”
他开始胡编:李来亨,不成器。人不学,笨如李来亨。
下面一题是“组句子”。
军号,大统领,表演,我,为,吹。
罗虎回想几天前的事情,下笔如有神:大统领为我表演吹所那。
再一题:你最喜欢的兵器是---菜刀。
简单说一下这种兵器——能切菜,能切肉,还能吓李来亨。
罗虎跟李来亨有“仇”。
他早上换了双新鞋子——他祖他爷他爹几辈子加起都没穿过那么好的皮靴,因为李来亨的捣蛋,结果不小心踩了鸡屎。罗小虎哭了个稀里哗啦。
再一题:造句,又……又……
罗虎想了想,写下:我妈又矮又高又胖又瘦。
再一题:写出相反字——左,来,上,小。
罗虎描了两下,感觉挺难。他忽然开窍了,把卷子倒过来写了个左来上小。
“我真是个小机灵鬼,试卷再正过来不就相反了?”
眼看卷子写完了,罗虎有自知之明,心说不知道能不能考二十分。
他灵机一动,在评分栏写下:老师,我中心祝您愿能活-—-岁。
让老师填空去,他总不会只想活二十岁吧?
罗虎正美滋滋做白日梦,大统领来巡视考场。
李自成走到李来亨跟前驻足看了看,点点头,出去了。
文化程度越高的士兵越能打,因为相应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会越强。让他们读书上学是很有必要的。
这道理皇太极也知——
“我兵之弃永平四城,皆贝勒等不学无术所致。顷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犹死守。及援尽城降,而锦州、松、杏犹不下,岂非其人读书明理尽忠其主乎?
自今凡子弟年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皆令读书。”
奴酋英明神武!
……
各处练兵场中遍刷标语——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加强战备,准备打仗。”
“纪律是块铁,谁碰谁出血。”
某个角落里,队长李大仓正拉着甲长李弥昌单练。
“团结就是力量,唱!”
“团结就是你娘,这你娘是爹,这你娘是钢,比爹还硬,比钢还强……”
“力量!”
“腻酿!”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团结就是你娘,这你娘是铁!这你娘是钢!”
“透!”
李大仓一脚把李弥昌踹倒,“你这样的没前途了,光能打有屁用!”
主官不止要操心军事训练,还要督促部下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革命军官话等等,这些都是考核内容。
……
赵胜正在给讲武堂众小将洗脑——
“吃谁的饭?”
“吃老百姓的饭!”
“穿谁的衣?”
“穿老百姓的衣!”
“给谁卖命?”
“给老百姓卖命!”
“……”
希望他们能主意一下军纪吧。
……
骑兵和新兵营正在合练。
骑兵练冲阵;新兵练胆量。
宝日朱特带着四十多骑列横队纵马狂奔,直冲新兵方阵。
步阵中的新兵狗蛋双腿打颤,心里不停念叨:都是假的都是假的;不能闭眼不能闭眼;一二一左右左,一是左二是右;听说新兵下队后长官给洗脚,简直吓死个人;晚饭好像有羊肉汤;要么我假装受伤去医院看女护士……
“啊!”
“啊!”
“啊啊啊……”
骑兵一骑刹不住脚,居然撞进新兵队列,狗蛋英勇牺牲。
为了贴近实战练出战斗力,这种事难免。
军中有伤亡指标。
……
隔壁山沟里正在演练侦查科目。
甲长姚奇英气喘吁吁跑来,“报告!前面发现两个营!”
武平孝大惊,“两个营?”
然后他抬手甩一个耳光,“滚你吗的两个营!给老子再探!”
姚奇英举起两根手指,委屈巴巴道:“看得真真的,那玩意儿就是两个营。我认识,一个蒙鞑子和一个文工团女子。”
武平孝气得大叫:“你玛!跟老子念,人!两个人!”
姚奇英立正高声:“银!两个银!”
“……”武平孝很忧伤,“就你这样的还想升官?你升个屁!”
……
另一头的大场地是火器营所在。
张鼐正在练习排队枪毙。
……
又见日月经,火枪战弓兵;
火枪装填慢,弓兵有射程。
怎奈工艺有长短,训练程度分伯仲;
火枪产业流水线,长弓一把三夏冬。
火枪兵,站如松,动动手指穿金钟;
玩弓弩,全靠力,双臂无力箭坠地。
火枪暴兵如尿崩,三月一批线列兵。
一两银子不心疼,死完再去把兵征;
弓弩训练数余载,新兵很难把人宰。
营养不良加疾病,替补队员不好征。
小弹丸,圆又圆,高塔熔铅如下蛋;
小箭镞,长又尖,一壶长箭做几天。
黑火药,自东方,铅丸飞出甲难挡;
拉满弓,箭如芒,碰见盾甲叫老娘。
枪装刺刀如短矛,方阵面前骑难逃;
弓需步骑配合好,被骑近身命难保。
枪如孩童日日新,火门火绳变燧芯。如有后装加膛线,人人都是佛格森;①弗格森后装枪,一分钟6-10发
弓如老妪箭如翁,千百年来如初生。不管李广罗宾汉,自古名箭难留名。
热兵一出做主力,甲胄作古马不厉;火枪火炮火车运,帝国车轮不停息。
弓箭岂能争高低?!
……
说起弓箭,后金用的要比大明好些。
大明多用大梢弓与小梢弓。
区别为:
大梢弓弓臂巨大,小梢弓相对弓臂较小。大梢弓多是边军所用,重箭可破甲杀敌。
大梢弓没有“违和”,而小梢弓有“违和”。接触弓的区别。
后金弓有个“大反翘”结构。即弓臂的弯曲度在弓梢弓臂交接处发生变化,导致除了弦口以外,弓弦在弓臂上还有另外一个接触—脱离点。也就是有一段弓弦是紧贴弓臂,而不是其他弓那样,弦和弓体只在弦口有接触。
后金弓从最初的材料准备到最后的整体装饰完成,大概要花三年时间。时间看起来很长,但大部分是次生材料的准备时期。因为当前没有有效的温度湿度控制手段,所以只好慢慢等自然气候好转到适宜做弓的时节。
后金弓在材料上是筋角木(竹)复合弓;在加工工艺上也非常繁复,包括装饰这种无关弓体性能的工序也专门占据一个环节。
你要说鞑子弓威力大也对,但主要是工艺好。大明拉稀,军械基本上都是粗制滥造。比如毛文龙说“……又或弓小不满斤,箭细不重两。辽人气力勇壮,惯使劲弓长箭,此实不堪为用。”
李自成将来肯定要爆火枪海,不过短期内弓箭也要兼顾。
他抄袭了高老汉暂未写出来的《射学正宗》,弄出本教材《射箭六十天——从入门到精通》……
……
实际上滑膛枪精度并不低。
何况李自成整的“崇祯三年式步枪”设计优、工艺精,再加上有良好的火药、合规的弹头配合,效果顶呱呱。
革命军训练火枪手的标准是,八十步(约百米)距离10次射击,命中胸靶七次算合格。
张鼐这种玩枪一年多的百分百中靶。
训练射击还容易。从最基本的持枪、据枪动作开始校正,然后再练习端枪瞄准时的稳定性。一切都合格了之后才开始实弹射击训练。
但是让他们养成维护枪支的习惯花的时间更多。前膛枪即用残渣较多的黑火药又有包弹药的纸,对枪支保养要求更高。
大明朝野的共识是“中国之长技在于火器”,“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然而官军的火绳枪粗制滥造,更谈不上保养,弄伤自己的可能性比打到敌人更大,所以边军多愿意用三眼铳。
甚至曾有御史上疏说:“……火器如山,尽以资敌……辽将辽兵遂言火器不得力,不如短棍腰刀之便。”
毛文龙也曾报告:“每年解出军火器械,俱系在库日久。或锈不堪用者,或试之而炸者……又或臣以二三件重复改造一件者……”
可叹。
张鼐看到大统领来视察,有心卖弄,把一个光杆甲长叫出列表演。
张良筹有天赋,神枪手。
一百步距离打脑袋靶十发十中——中间因为烟雾眯眼,换了一次位置;还有两次没打着火。
李自成掏出转轮轮燧枪,上好子弹,“再打一次。”
张良筹美滋滋地咬开纸皮正要装弹,“咚!”
李自成枪响,张良筹一哆嗦,子弹掉地。
“快!装弹!”
张良筹急慌慌的从弹药包里摸出一发子弹。
“咚!”李自成枪响,“快快快!”
张良筹满头大汗,哆哆嗦嗦装好弹。
“咚!”李自成枪响,“快快快!”
张良筹端枪瞄靶子。
“咚!”李自成枪响,“快打!”
张良筹手一抖,打飞了。
“小的,小的……愿受军法处置。”张良筹低着头,语无伦次。
李自成叫过张鼐叮嘱,“练的不错。但是战场上可没工夫让你慢悠悠打靶,训练要多贴近实战。临阵顶多开三枪就不得了了。而且明军还有能抗子弹的盔甲……”
明普通盔甲4两银,平平无奇;高质量全身甲一套12两银,中远距离可扛火枪,那就别浪费子弹了。
……
李自成转头又来到炮营。
焦勖会在还没写出来的《火攻挈要》里说,“近来购得西洋大铳,精工坚利,命中致远,猛烈无比,更胜诸器百千万倍。”
凭啥洋货胜国货?
因为大明火器——
“铸造无法,其大器不过神威发熕、灭虏虎蹲;小器不过三眼快枪。此皆身短,受药不多,放弹不远,且无照准而难中的。
铳塘外宽内窄,不圆不净;兼以弹不合口,发弹不迅不直,且无猛力。头重无耳,则转动不活;尾薄体轻,装药太紧,即颠倒炸裂。”
其实人祸要大于技术差距——
“其领出涌珠佛郎机三眼等大小炮位,炸裂极多,悉不敢用。”
并不是造不好。原材料、工艺等都没啥难度,难的是管理。
假如一千八百年前的秦始皇懂得火器原理,人家分分钟吊打大明。
所以,明军为了确保火炮的发射安全,铸造时就只有加厚火炮身管。结果就是造出来得火炮超重,转运艰难,只能做守城用。
两千斤重的炮仅能发射四斤的实心弹丸,3500斤大炮发射八斤蛋,没法说。
而且,明军用炮,除了攻城外,其他场合不管啥炮多装散弹用,另有大石弹做为封口,不展开说了。所以那些两三千斤的火炮就是个大号喷子。
明军装备轻型大将军炮还行。重不到三百斤,炮弹是一枚重四五斤的大弹和上百枚重四五钱的小铅弹,“最利之器也”。革命军大将李自甲阵亡于此种炮下。
还有威远炮。用冷锻法制造,炮身坚固。旧式威远炮身上有数道铁箍用来加固,可明军后来发现这些玩意儿除了白白增加重量没卵用,还影响瞄准。于是去掉铁箍,把火炮药室部位加厚。改进后的威远炮仅重一百三四十斤,十分轻便。
但是,他们要调节炮口仰角只能使用锤子往炮身下打一块楔状木片,不但速度很慢,而且没精度。
明军火炮也谈不上准头,只登莱那边有葡萄呀人训出来些得力炮手。他们会用望远镜,会瞄准,会观察落点等等。然后也被孔有德弄没了。
明军还喜欢用倍装法。给火炮塞进成倍比例的火药,觉得能提高火炮威力。
熊廷弼就曾用倍装火药法试验吕宋大铜炮,将其炸裂,然后说吕宋炮很差,不如锻造法制造的灭虏炮。
但是,那说法不科学。灭虏炮确实结实点,但主要因为它是低倍径,火药能量过早从炮口溢出浪费了,所以未炸膛。他们可不懂啥叫倍径。其它劣质炮用倍装法就是找死。
等到《西法神机》、《火攻挈要》出来后他们才会有点概念,晚了。
都知道洋人的红夷大炮好,但从本质上说,哪怕两百年后的拿破仑炮和明军现在装备的各种传统火炮并无两样。都是滑膛前装炮,用的都是黑火药和实心炮弹。
而且——
16世纪之前,让欧洲佬像中国那样整体浇铸一门铁炮,他们没那本事。
羊人只会玩锻铁炮,就是将火炮零件一件件打造,逐渐拼合而成的火炮。
具体说,就是一根根长长的锻铁条拼成一个炮管形状,外面套上数层铁环固定住,然后将接缝灌铅或者焊上。制作过程类似古代中国箍桶匠做水桶。
早期弗朗机炮同样是锻造的。不过小口径弗朗机炮管使用整根铁条卷制成炮管,就和卷枪管一样,然后外面再加上铁环和加固件。如果口径稍大些,则接合锻铁条制成炮管,然后再加固。
到17世纪前后,银国佬先学会铸铁炮,接着荷拦也学会了,然后是瑞点、稀班牙、发国。至于葡萄呀,干脆就是从奥门中国工匠那里学会的铸铁炮。
短短几十年间,到1650年左右,性价比超高的铸铁炮就成为了欧洲海军最重要的装备。
可见,大明早中期的火炮能甩羊人五条街。
不过受惠与对科学的认知,后来者欧洲火炮已经有了一些明显的优越性。
如身管壁较厚,火炮倍径大,炮身也是从前至后渐粗。因此在射程、杀伤力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优势;炮身上还普遍有了准星、照门;他们对弹道学有了一定认知。
炮身上又铸有炮耳,便于架设在炮车上,调整射击角度和方便移动。
最后,革命军的炮还要超出洋炮,单论炮车都比他们先进一百年,炮手水平更是高他们两百年。
炮兵太重要了,虽然难练,咬牙砸资源也要搞出来。
有位大将军一直强调:现代战争是炮战,这是决定民族统一伟大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至理名言,诚不我欺。
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不动再炮兵轰;骑兵收人头。大胜!
……
大统领在军营各处转一圈,兵员差强人意。
忠心、便宜、能打,眼下只能同时满足两条。任重道远。
……
巡视完一圈,李自成安排李过率领一千革命军出山北上,去跟王自用合兵,打实战锻炼锻炼。
大统领没空带队了。
他刚刚制定的第一个“计划”宣告流产,要重新琢磨。
原“计划”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全力建设泛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二是加快推进火器营改编。
在建设革命根据地方面,依然保持多点开花,但是集中主要力量于太行、王屋、太岳山脉一带。
这样既能保留革命火种,同时便于将来轻取上党高地。
至少五年内,李自成势必要以游击战为主。有了根据地就可以源源不断支援后勤和后备兵员。
太行根据地主潜伏,因为出山打粮容易暴露,会遭围剿。所以粮草外购。
那么将来几万人马吃喝用,每年军费需五六十万。任务艰巨。
老李的计划刚做出来还没散发,先被张道濬质疑了。
“大统领,建设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是有必要的,但是否能上升到‘集全力建设’,我觉得似乎还可以再商榷。”
“哦?说说你的看法。”
“大统领预计在太行驻扎多少人马?”
“到计划底,三万左右吧。”
“那,只一个粮草就不好筹措……”
山西、河南因为天灾人祸很快会乱成一锅粥,不能指望供应粮草;隔壁的直隶也靠不住。
若从南方湖广等处买粮,怎么运回来?
就算各家陕西反王给面子不抢,地方匪呢?还有官军呢?一路要经过多少防区,贿赂了主军还有乱窜的客军,很可能一粒米都拉不回来。
“这……”李自成郁闷了。
当前沈一石已经陆续运来了四万多石粮食;又跟张承宠那边买了五万;王重新在荆州也屯了六万,正在陆续启运。
哪怕把那六万石粮尽快抢运回来,够不够两万人马吃一年?别说李自成还想着赈济百姓。以后交通可就断绝了,有钱都弄不来粮。
所以,李自成闭门造车弄出的“计划”不切合实际,有些想当然了。
主要他麾下得力人手太少,各种事情千头万绪,老李忙不过来,没法处处考虑细节问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