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之后十来日,总不到立夏时候,遵义县城‘崇仁坊’东边最里面的一条巷子,马匹、毛驴、小车儿等,从两扇黑漆大门口,一直往外延伸,停到了巷子中间。
杨小乙看面相四五十岁,正是富有经验,而又不至于精力不济的年纪。他是杨段家的大管事,今日站在家门首是为了打点家中小娘子去成都探亲的事。
从播州去成都,一路上虽有地方为了行商修的大路,但如今到底是四方割据的年月,比不上正儿八经的官道,真正是能过路就行——有些地方是还是颇为险峻的山路,只能由马队、驴队通行,不能过车呢!
也因此,杨小乙安排的多是马、驴做役畜,行李也大多直接装载在驴马的背上。车队中有的两辆单马拉小车,主要是应急用的!出门的是家中小娘子,谁知道路上会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同去的人除了娘子的婢女,还有十来个奴仆,这些人要看牲口、要驾车、要壮声势——主要也就是壮声势,真正的护卫工作轮不到他们来。
杨段和周氏不可能让小女儿一个人出门,所以托付了一位常常在成都、遵义之间跑商的族人。这年头外出跑商,都是全副武装的,请人家捎带个去成都探亲的侄女儿,事情并不难,而杨宜君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这也是为什么谷雨那日信就到了,杨宜君却等了十余日才能出发动身。
族人的商队会在北城门外等着,家里这边仆人们也准备停当了。不一会儿,杨宜君一家人从门首走了出来,杨段与小儿子站在靠后的位置不动,周氏则站在台阶前,拉着小女儿的手,道:“娇娇,这一路要听你叔父的话,不要任性...你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只是从小大家都心爱你,你顺风顺水惯了,便在为人处世上差了些。”
“平日在家也就罢了,只是出门在外得小心。”
絮絮叨叨好一会儿,这才放杨宜君上马——不只是杨宜君骑马,带去的平儿和晴雯也是骑马。本来该带紫鹃去的,就是因为她不会骑马,路上怕有麻烦,这才没带她!
一主二婢都戴了帷帽,为了方便还穿了圆领袍服。这是一种男装,不过女子也可以穿。
看着女儿离开,周氏忍不住与杨段道:“都是你,自小太由着娇娇了!若不是你将她充男儿教养,还让她去书院读书,她的心哪里会那样大?”
杨段叹息道:“夫人啊!你要讲道理,当初娇娇要去书院读书,我说要考虑考虑。是夫人你受不住娇娇歪缠,帮着她说话,这才定下来的。”
周氏从小也是和家中兄弟们一起读书的,所以当时并不觉得女儿想要去书院读书有什么不对。眼下如此说话,也只不过是‘玩砸了’之后分锅而已——也不是周氏觉得小女儿有什么问题,事实上有个漂亮聪明的小女儿她可骄傲了,平常人说起来她都是抬着下巴的。
她只是担心女儿如此‘不合时宜’,不肯去‘和光同尘’,将来会吃苦。
而就在家中父母、小弟的担心中,杨宜君随着族叔一路往成都而去。这一路确实辛苦,山路难行只是一方面,路上的种种不方便更磨人!有几次甚至得露宿荒郊——这种时候,那两辆小车就派上用场了,杨宜君和平儿、晴雯三个女孩子还可以睡在车里。
过去杨宜君也曾去过成都,但那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她才十来岁。而且当时排场很大,他们一家跟着伯父播州候行动,绕了远路,同时也就避开了许多山路,这就使得她上次的远行最多的记忆是在车里、母亲的怀抱里受马车的颠簸。
别的都记不起来了。
这次行路,虽然辛苦,但杨宜君却出奇地喜欢。这一路她真正不再像平常一样过着内宅小娘子的生活了,见识了过去没见识过的人情世故,也经历了精神和身体上的锻炼。对她来说,辛苦不让她畏惧,她只欢喜于自己的有所得。
她不怕苦,只怕自己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她的性格就是这样,总是如饥似渴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事。这有她天生性格原因,也有双胞胎哥哥留下来的那些影视剧替她打开了眼界的原因。
杨宜君一路跟着商队,过珍州、泸州、富世、公井...直到眉山,终于接近成都。
这一路人困马乏,但商队还是在眉山停留了两天。眉山此时也是相当繁荣的,和成都一样纺织业发达、有完备的水陆码头,是本地重要的商道枢纽,而且更比成都多一种风流。商队在这里停留,也是为了卖一些播州货。等到之后回程的时候,也会在眉山采办一些商品。
除了成都有而眉山无的商品,商队大多是愿意在眉山采买货物的,这里的物价怎么也比成都便宜一些...很多号称是锦官城所出的丝织品,其实都是从眉山购入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