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处西南高原之地,山多林茂,蛮苗混杂,自古以来就出不了什么名都大邑,反倒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成语典故,比如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
自从洪化皇帝驻跸贵阳后,一夜之间街上的华服贵冠之辈就多了起来,原本并不繁华的边陲之府也比往昔热闹了些。
吴世璠一行人穿着便服,侍卫的兵器用布绸裹着,看起来像是一队刚刚歇了店,出来逛街的行脚商旅;但毕竟是宫里出来的人,那种自带的不凡气质是掩饰不住的,街上的百姓忍不住会多瞅上几眼。
闲逛了一会,见一间茶楼不错,吴世璠便带着众人走进去,径直上了二楼,寻了一处有三副茶座的独立雅间,靠窗边一副桌椅坐下。
董镳和方英陪坐,其余随行人员则分散在另外两张茶桌上。
茶楼老板是个有眼力的人,不敢怠慢,款待甚恭。
开门做生意没点眼力是不行的,天子脚下,指不定哪天就会遇到宫里出来溜达的贵人是不是。
雅间门关上后,吴世璠一边喝着茶,一边通过窗口欣赏十七世纪古代贵阳的风物。
没有电线杆,没有霓虹灯,没有钢筋水泥的丛林高楼,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痕迹。有的只是一排排用灰砖和石灰砌成的古色古香,高矮不一的建筑,接檐连脊的远远延伸开去;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古人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行走徜徉。
有商贩,农夫,士子,妇孺,其中也夹杂着一些穿着奇装异服,面目黧黑的蛮苗;吆喝声,叫卖声,喧哗声,不绝于耳;倒也有几分熙熙攘攘,天下太平的味道。
只见他们大多数人的脸色都呈现一种暗淡的菜色。
我大周朝廷压榨百姓何其苦也!
三国末期,东吴使者薛珝于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到蜀国买马,回去后向吴帝孙休禀报时说:“蜀地之民皆面带菜色,离亡国之期不远矣!”,此时,距离诸葛武侯逝世已二十余年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八个字虽说是最大的人心,但说到底还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如何过好自家眼前的小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皇帝,你总得让老百姓有些盼头不是。
何况,蛮苗占大周总人口的近百分之三十,尤以云贵二地最多。对于汉人和满人,这些蛮苗大概心里会向着汉人一点,毕竟曾被统治过许多年,已经成习惯了。
许多蛮苗在南明时曾追随永历帝抵抗清军,被吴三桂残酷镇压下去,对于那些世代盘踞于此的土司大佬们,这血海深仇势必会世代铭记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起内乱。
前方敌军逼近,后院若再起火,局势将愈发不可收拾。
难,世间事都是说起来易,做起来难。
何况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等扭转乾坤的泼天之举。
“方英,我且问你,万一哪天清军打到贵阳,会有多少百姓愿意随朕一起誓死抵抗,宁死不降呢。”他忽然扭过头,问道。
“这还用问吗,所有人都会感念皇上恩泽,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抵抗清军,保护皇上!”方英不假思索的回道。
“马屁精!”吴世璠笑骂,喝道:“在朕面前说实话!”
“大概有八层左右吧。”
“再仔细想想,想好了再说!”
“五层总该有吧。”
“董镳,你说呢?”吴世璠觉得挺没劲的,望向对面坐的侍卫首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