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姗姗做完这些心里松了一口气,不过肚子却是饿了,虽然招娣给了她一个饼吃,但是她现在满脑子都是肉馅包子,白米饭配回锅肉。
来了这么久,她还从来没有一样特别想吃的东西。可是今天却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想吃了,并且馋得厉害。牛车载着货一路上摇摇晃晃地终于到了大山村。
招娣帮忙卸货,虞姗姗溜进厨房就开始准备了进来。
先和面,买来的白面粉适量盛出一盆,面粉里适当加一点盐,在用热水和面,把面粉搅成面絮,再下手把面絮揉成团,放在一旁醒面几分钟。
再来准备肉馅,五花肉切小块,再剁成肉糜,蒜苗切碎,在肉馅里加入一点核桃油,把蒜苗以及备好的葱姜水倒里面,虞姗姗还怕有肉腥味又加了一点点土黄酒,酱油盐适量放点增加风味,没有白糖,拿筷子叼了一点饴糖。这些调料放在肉里朝一个方向均匀搅拌。
醒好的面,搓成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均等的小剂子,用擀面杖擀成薄一点的小面皮。其实这种面皮拿来包饺子才是最合适不过了的,可是虞姗姗之前买了这边的包子吃,皮厚肉少,油味大,吃来腻得慌。就林锦耀和林高氏吃得香甜。她可是半夜腻得起来找水喝。
这样的包子虞姗姗吃不习惯,一直想念自己妈妈做的包子。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家里也不富裕,包子这种食物,也只是在过年节里才能吃的。每年妈妈都会起很早,和面擀面皮,然后一家子包包子的包包子,包饺子的包饺子别提多其乐融融了。
这些小时候做的事情都随着她一点点长大,竟然变得弥足珍贵起来。虽然父母奶奶的去世给她造成了很大打击,但是那些年月里教给她的事,却深深的刻了下来。
还记得小时候她就只喜欢吃包子芯,不喜欢吃包子皮,便打了个主意,用包饺子皮的皮去包包子馅,这一包可就收不住了,在之后的几十年都是用这种方法包的。
用这种方法包出来的包子皮薄肉多,一口下去都是料,她吃着才香。不会儿包子就被她包好了,不过就是有点丑,很久没有包了,倒是有些生疏了。不过都是自家人吃还追求什么美观呢。
包子包好上锅蒸,这时她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家已经穷得连一个蒸笼都没有,光顾着想吃包子,却忘了工具。现在去找村长林厚石编一个也来不及了。虞姗姗想了想,锅底铺满了水,用长竹枝架在锅上离水平面高一点点,再把包子平铺上,盖好锅盖,上火烧。
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一个吃货想吃东西的决心。再来就是炒一个回锅肉。肉洗净,切成肥瘦均匀的肉片,这里没有辣椒,用蒜苗代替,蒜苗切成三厘米左右长短,放好备用。
因只有一口锅,虞姗姗无奈,只有等包子熟了才能炒回锅肉,不过倒是可以去汪婶家借一个小炉子把米饭闷好。
汪婶家有小炉子还是因为她有一个石匠爹,人家爹爹就给她凿了一个做嫁妆,就怕人家月子里想吃个啥还得开大锅,多麻烦。
上次虞姗姗去汪婶家就看到她用这个小炉子给平儿熬粥。心里还感叹,汪婶的爹是真的疼她,什么事情都替她想得周到。
汪婶那说起爹娘来可是一脸骄傲自豪,虞姗姗想着正因为她是在一个有□□里长大的,才养成善良乐观的性格。
“汪婶,我来借一下你家的小炉子。”虞姗姗踏进汪婶家,反正一月总要麻烦汪婶那么几十次,脸皮自然也是变得越来越厚了。
“三娘来了,自己拿啊。”最近汪婶和平儿沉迷于织毛衣无法自拔,这个活力做来又轻松,关键挣得银钱还不少,汪叔和大山也去镇上拉了不少棉花回来。所以虞姗姗来的时候,她连头都不抬一下,一心扑在织毛衣上了。
村里人也大多如此,带动着老杨叔的牛车生意一月下来都能挣不少。虽然虞姗姗损失了织毛衣的方子,但是村里人能在秋收后还有事做有收益,家家户户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村里的氛围也好了不少。那些说都说不完的八卦转为“你今天织多少啦。”“我这月织三件啦。”“哟,那你这月挣不少。”等等。
虞姗姗笑着摇了摇头,想着家里林高氏也是这样,抱起炉子:“汪婶,晚上别做饭了,都到我家来吃啊。”
汪婶一听这话,这哪成人家借你个炉子还要去吃一顿饭吗,忙把自己手中的毛衣放下:“不成,我家做了饭了。”
虞姗姗看了她两,她来都没注意,还有心思做饭吗?笑着说道:“做没做我还不知道吗?到我家来吃顿便饭怎么了,何况平儿就喜欢我的手艺,就算你不来,等下我给你端过来。”
汪婶一听更不成了,把毛线都收起来了:“那我去给你打下手。”说着就要结过虞姗姗手中的炉子。
虞姗姗哪能让她拿,嘴里嚷道:“走走走,我灶上还烧着火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