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就当汜水关打得火热之时,潘凤却还在训练着军队。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与西凉军交战,首先冀州军就先得有实力,而不至于到了战场被西凉铁骑冲个七零八落。
毕竟这可不是真的演义里,主将单挑阵斩敌将,就能让敌军直接溃败。再说了,哪怕就是《三国演义》里,凭着关羽张飞赵云纵横天下的武艺,刘备前中期照样被撵的满地图乱窜。
冀州这次出兵四万,是十八路诸侯中兵力最多的,这也是韩馥致力于表现自己对汉室的忠心、与董卓做切割的缘故。而这四万大军中,除了日常驻扎在冀州大营的那近万人马,其他的都是驻扎在冀州各郡县的郡兵,平时也就打打黄巾余孽和土匪强盗什么的,要想跟西凉军刚正面,那纯粹就是想多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两汉时期,西汉强调“非教士不得从征”(《汉书·武五子传》),不仅注重平时因地制宜、因兵种而异的训练,还坚持定期校阅、考核,实行都试(大检阅)制度。即每年秋季,在京师举行隆重祭祀仪式,武官和士兵一起演练阵法。在郡国,太守、都尉及县令、县尉组织材官、骑士、楼船,进行射箭、乘马、行船等项军事技能比赛和考核,评定优劣,并以狩猎形式进行军事演习。在边境,由太守率领万骑巡察防务情况,并实行边塞秋射制度,对候长、士史进行射箭考核,合格者有赏,不合格受罚。
也正是有着这套军训体制训练出来的士卒,才能让西汉创造出“一汉当五胡”的奇迹。
而到了东汉,由于光武帝刘秀本身是依靠世家豪强建立的东汉,根本无力抑制世家豪强这些地方势力做大;中央权力的削弱,导致西汉的都试制度难以为继,只能做到“一汉当三胡”;到东汉中叶以后,军队各种训练制度更加废弛,无论禁军还是地方兵皆缺乏合格的训练,战斗力明显下降,早已不如西汉之勇。
这种情况下,出身内地的冀州军,要想与西凉军抗衡,潘凤、沮授等人不得不临阵磨枪,通过严格的训练来提升冀州军的战斗力,为将来与西凉军对阵提前做准备。
“文珪,哪里走?!”
潘凤正巡视和督查着诸军的日常训练,突然便看见一名小将腰间别着水囊,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样,顿时大声叫住了他。
那小将闻言,还想开溜,又被潘凤喊了几声,这才无奈地转过身来,走到潘凤面前。
“将、将军...”
“文珪,你又在军中私自饮酒?”
看着面前的小将,潘凤板着个脸,劈头盖脸便一通训斥。
说来,这小将还是潘凤的半个本家,姓潘名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为人天性放荡,爱喝酒。因为家中贫穷,喜欢赊账酤酒。债主门讨债,他就说“后豪富相还(等我以后富贵了再还)”。
欠的酒钱多了,债主一起门讨债,逼得潘璋从军躲债。结果被跑东郡军拜访的潘凤偶然遇见,于是慧眼识英,找东郡太守桥瑁将他要了过来,任命他做新军的军侯,负责协助麴义一起训练新军。
(PS:潘璋可能不是很出名,大家只要知道他达成过俘虏关羽父子成就就可以了。另外他麾下还有一员神将,名叫马忠,演义里擒获关羽父子、射杀黄忠,堪称名将杀手)
潘璋对潘凤的知遇之恩自然十分感激,所以面对潘凤的训斥,他也是尴尬地挠了挠头,然后苦笑道:
“将军说的哪里话?我蒙受将军恩惠,现如今将军于营中禁酒,我又岂敢违背。只是我嗜酒如命,一日不喝便浑身难耐,只得以水代酒、自欺欺人尔。”
说罢,他掏出水囊给潘凤看,果然是水,看的潘凤不由嘴角一抽。
“你啊...若是嗜酒如命,那便阵立功,到时我亲自为你敬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