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和郡主不过就是身量稍稍高挑些,这通身的气派着实夺目非常,可到底是个孩童。也就是骄矜些,哪里就那样跋扈了。
顾西影看岑氏温温柔柔,可刚才二门那会,也是亲自看着她给黄氏下套的,想拿自己当枪使也好还是想让黄氏出来触霉头也罢,顾西影都不大喜欢这样的人。自己是来凑热闹的,可不是来当热闹的。
说了两句话,顾西影忽然笑着岔开了话题,“我前些日子在我父亲的书房,随意的翻了翻咱们勋贵人家如今的门路,我记得平远侯世子如今已经考了举人了是吧?能出个读书人,当真是不容易啊。”
岑夫人听到顾西影夸赞自己的长子孙常青,十分高兴。岑家是读书读出来的,嫁到平远侯府也是让孩子们走的读书一路。如今高门勋贵中真正考出来的寥寥无几,常青就显得格外优秀。
“是,郡主,去岁考上的,想着再读三年书,下一榜再考。”岑氏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让顾西影好好回忆了一下在周广炤那一朝,是否有个叫孙常青的人才。
不过脑海中查无此人也不说明此人真的没有成才,可能只是没有出名罢了。
孙氏说的笃定,几位家中有子息的夫人也就羡慕,在场的人家,家里几乎都是有着爵位的,到了这一代也都想让孩子们走考学一路,可是以武起家的人家,要养出一个读书的根苗实在不容易,听到平远侯世子年纪轻轻已经是举人之身,不免高看一眼。
顾西影瞥了一眼,这些人家研究过这取士之道的应该没有几人。
朝廷用人,难免要势力平衡,也便于防止师座朋党。大齐南边有三大书院又有颍川圣贤地,北边一座书院一座国子监就有些稍显弱势。是以,为保平衡,用的一直是隔三取一的做法。即有三届通榜之后,会特地有一届,南北学子按比例划分录取,大大地打破了学子地域优势和录取垄断地位,世称北榜取士。
若无意外,下一届便是一张北榜。平远侯世子想来是成绩平平,才想到以此法保一保。到也算是合理利用规则了。不秋闱连春闱,而是再花三年制学问,还能得个稳重的名声。
“我父亲时常感叹,他们武人开疆拓土,为的不过是保境安民。军士守边,固然能保我齐民不受外族侵扰,可这安民,还得靠那些读圣贤书的费心治理。文武相得,才是陛下乐于看到的。勋贵人家多出些文官,想来也能多为咱们着想。”
若是旁人如此讨论朝堂之事,还是当众宣之于口,肯定显得不妥。可是敏和郡主再强势不也是只有十二岁不是。童言无忌的思量感慨,众人也就是笑笑。
“郡主说得正是呢。”孙夫人也应承了一句。哄孩子似的。
“哎,我哥哥也是,身子弱的很,无法上战场,要走文官的路子家里都觉得身子吃不消不甚舍得。”顾西影谈起自己的哥哥,甚少有这副忧思的模样,众位夫人看得觉得新奇,一些心软的倒有点于心不忍。
英国公府再怎么样,不过一子一女,若是女儿出嫁,就剩一个孱弱的世子了。哪怕女儿位高权重,入主中宫又如何,英国公府很难再上一层楼了。
“不出征不做官也没什么,家里爵位世袭罔替的,也不用多出息。”顾西影说得轻松。众人却心中讪讪,是啊,人家何等家世,轮得到自己心疼那是一只脚迈进皇亲的人家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