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对于这些狡猾小吏的阻碍,杨津正可以说是郁闷至极!在一个地方上的官差和小吏,其实往往都是本地人。

而且一个个的相互勾结,甚至组成了相应的派系,彼此之间相互照应和保护,说句毫不夸张的在某些情况下连地方官员赖他们不得!

眼下的这个案子更是无从推进和展开!

并且这一切都和朱元璋的粮长制度分不开关系。《明大诰》一共分为四编,分别是《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里面刊载了朱元璋认为的当时社会发生的重大案件。《明大诰》的刊发,目的是让天下人人都知法、懂法、守法。单《御制大诰续编》里面记载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查获的多起大型粮长贪污案件:

第一起:粮长金仲芳等三人贪污

这三个嘉定县的粮长,他们贪污的手段很简单,就是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他们的脑子很灵活,想出了十八种名目,分别是定船钱、包纳运头米、临运钱、造册钱、车脚钱、使用钱、络麻钱、铁炭钱、申明旌善亭钱、修理仓廒钱、点船钱、馆驿房舍钱、供状户口钱、认役钱、黄粮钱、修墩钱、盐票钱、由子钱。

第二起:粮长翟仲亮害民

上海县粮长翟仲亮假借运输赋粮之名趁机坑害百姓。纳户已经自行掏腰包运粮到指定地点,没想到纳粮结束后,翟仲亮又以运粮之名,收取纳户宋官二等人的“路引”钱,还将他们扣留,不让他们回家务农。宋官二等人忍无可忍,将状告到了朱元璋那,问出来他巧立名目、擅自收取一万贯钱财,除去少量的运输费,其余的钱财都被粮长贪污了。朱元璋将这贪得无厌的粮长杀了,以解心头之恨。行刑前,翟仲亮被吓得会都丢了,祈求朱元璋留他一命,老朱的态度是“可得免乎!”

第三起:粮长谎报灾情贪污

朱元璋曾对各地粮长说过:凡是有水旱灾害,将受灾田亩和人户姓名如实上报,官府凭此赈灾。洪武十八年发生水灾,粮长唐谦谎报灾情,“以灾一分,具告十分,中间以荒作熟,以熟作荒,以灾作熟,以熟作灾。”凡是给他好处的地主富户,他就夸大灾情,冒领赈灾银两;凡是没有给他钱财的普通百姓,他就隐瞒灾情,按正常年景收税。事情败露后,又收买地方官以求脱罪。

第四起:粮长邾阿仍害民

粮长本来要进京面圣,但是邾阿仍却叫徐添长替他如京,他在家里伙同自己的狐朋狗友谭理、徐付六、周伯贤、谭真五、张二、徐纣三等人,想出十二哥名目敛财,分别是:船水脚米、斛面米、装粮饭米、车脚钱、脱夫米、造册钱、粮局知房钱、看米样中米、灯油钱、运黄粮脱夫米、均需钱、棕软篾钱。一共敛米三万七千石,钞一万一千一百贯。老百姓为了凑足这些杂税,变卖家产、牲口、砸锅卖铁。

……

粮长,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不同于汉唐时期的乡官,也区别于宋元的差役。洪武四年,朱元璋设立粮长制度,制度规定:凡每纳一万石或者数千石的地方划分为一区,一区设立粮长一名,粮长由政府指派当地殷实的大户担任,负责主持区内田粮的征收和运送事宜。粮长制度的设立,按照朱元璋的设想,主要是达到:“首便于有司,次便乎良民”的目的。

但从上述案例来看,粮长的所作所为严重侵害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和朱元璋“次便乎良民”的初衷完全背离。同时,粮长制的实施,也没有达到“首便于有司”的目的。因为粮长直接对皇帝负责,绕开了当地政府,对地方官的权力是一种侵夺。所以,地方官员会想方设法给粮长设置障碍。比如,常熟县的县官就曾“沮社粮长,以致秋粮不足。”

粮长制的实施,从实际效果来看,朱元璋等于好心办了坏事,为什么明初粮长贪污腐败案频频发生呢?

权力使人蜕化,不论官员百姓,都莫不如此!

粮长为了催征、经收和解运粮食而存在,为了能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他们还有很多额外任务。比如:集中乡里的“长者、壮者”,向他们宣讲各州县到京城的社稷坛场;劝导那些田产较多的地主豪强要安分守己,莫要结交官员,危害百姓;具实上报所辖区域内的顽民、灾情等情况,检举不法官吏……

粮长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上他们对地方的事务也比较了解,所以国家的一些政策在地方上的推行就少不了他们。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年间,规定粮长必须参与赋役黄册、鱼鳞图册的编制中。“给各处粮长所造赋役籍册之费。凡籍有五千户者,钞五锭。随其户之多寡而加损焉。”——《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九年六月癸丑条。

尽管粮长不是官,但是具体的任务赋予了他们相应的职权,从而衍生出权力。权力到了他们手中,便有了操作的可能性。无数例子证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没有制约的权力就是一条饿虎。

粮长事权的扩大和特权,其实也是官府和皇帝默许的!

洪武二十七年四,粮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明实录》记载,乡村日常诉讼小案皆由老人判决,粮长也有权参加会审。久而久之,乡村的裁判权,也就由粮长掌握了,他们“词讼则颠倒是非,税粮则征敛无度。”他们成为乡村实际的掌权人,天高皇帝远,若是想要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自然也很简单。除此以外,粮长还拥有法律上的特权,他们除了犯职务相关的罪以外,无论是死刑还是流刑、徒刑,都可以交钱赎罪。他们本来就很有钱,普通的违法犯罪对他们来说犯罪成本很低,所以他敢在乡间无法无天,横行一方。

制度漏洞:当粮长没有工资,那只能想办法的捞偏门了!

在制度的设定上,朱元璋想得很美好,让富人来负责收税、运送粮食上京,官府既不用出力,百姓又不用劳苦,还能抑制豪强。因为粮长运粮完全是免费、没有工资的。富人出钱又出力,多么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啊!所谓无利不起早,粮长干活不能白干,虽然也有人因做粮长表现出色被朱元璋加官进爵了,但这是少数。没有工资的粮长自然要想方设法弥补损失,而制度赋予了他们权力,他们自然要为自己谋福利。这是人之常情,可惜朱元璋太抠门,没看懂,以至于粮长贪污舞弊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总而言之,粮长制的存在确实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和运解,这是粮长制度一直能存在的原因。但是这个制度的设计是存在巨大的漏洞的,事权赋予了职权,职权和特权的扩大,使得粮长存在更多舞弊的可能性。只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面,才能减少舞弊行为,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这是先民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古代官员集行政、公检法司一体,依赖掌握的国家暴力机关,可随时以任何借口逮捕任何人。所以,这句俗语一般都对。

但是,有一般就会有特殊。有些特殊的“民”,官员却轻易不敢与之相斗,因为,还有句俗语:“强龙不压地头蛇。”

就像《让子弹飞》里的“南国一霸”黄四郎,在地方经营多年,有背景,有根基,还有群众基础,甚至于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他们这些地头蛇,平时欺上瞒下,作威作福,人民敢怒不敢言,逆来顺受,有的甚至还为虎作伥,真是可悲!

官员与这样的人斗,轻则丢官,重则送命。据电影所述,黄四郎已经杀了5任县长。所以,马县长和汤师爷也不得不称黄四郎“又高又硬”。

后来双方分歧渐大,逐渐势同水火。龙蛇相斗的结果,马县长先后失去了儿子、“夫人”,老二,汤师爷,最后好不容易发动群众,才攻入雕楼,分了黄家五代家业。

四条人命换五代家业,这也是可靠的!

对于这种“玉石俱焚”的结果,明智的龙、蛇都不愿看到。其实,从很早起,我国古代官员就探索起既能不损害自己,又能压制地头蛇的“双全法”,甚至希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