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昨夜有过一次驾车经验,邓源再次执鞭的时候,倒也像模像样。
归雨宁便道:“邓秀才真是不一样,宁可做车夫,也不愿意活动一下腿脚。”
邓源很认真地说:“如果做车夫可以少受累,为什么不呢?”
归雨宁被他说得陷入沉思。
这邓秀才,想法和别的秀才大不相同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张口闭口都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你问“你是想做一个辛苦的读书人还是轻松的车夫”,一百人里会有就是救人选择前者,而邓秀才便是那个选择后者的异类。
不过今天不是探讨人生哲学的日子。邓源很快又讲了几个笑话,引得归雨宁格格直笑。
这个时候归庄就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所在车厢一角,闭目假寐。
起初邓源赶车很小心,马行的速度比常人步行快不了多少。出城之后,路宽人少,邓源渐渐地胆子大了起来,速度也快了不少。
车厢逐渐颠簸,归主被撞了两下脑袋之后,也无法继续假寐了,苦着脸说:“兄长,可否慢些?”
归雨宁白了弟弟一眼:“白给你坐车,还挑三拣四?”
归庄委屈地看了阿姐一眼,不敢再做声。
但接下来邓源确实小心得多了,稳稳地驭使这辕马,不多时便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玉山镇。
观音禅院在镇外,马车穿镇而过,在禅院外停下。
此时已经是正午,有些来的早的香客,已经陆陆续续离去了。
邓源仰着脖子看了看高大的山门和里面巍峨的殿宇,说:“这里香火很盛啊。”
“那是。”归庄走过来立在他身旁:“这里的观音禅院建于万历朝。据说在这之前,城里的观音寺香火也很盛,但有了这座观音禅院之后,城里的菩萨也不知怎地慢慢不灵验了,香客们也就越来越认这里。”
邓源不置可否地一笑。他本来是个无神论者,但自从穿越来此之后,便再也不敢妄言世上有无鬼神了。
正要举步进去,忽然归庄肚子咕噜噜响了起来。
邓源看了归庄一眼,归庄脸一红,笑道:“早上吃得太早了。”转向归雨宁:“阿姐,你不是带了青团?”
归雨宁无奈地看着他:“菩萨还没吃,你就先吃了?”
归庄只好说:“那就进完香出来再吃。”
归雨宁又道:“提上篮子。”归庄乖乖地道车厢里提出一个竹篮那是归雨宁早上备好的三份供果,给三人祈福用的。
三人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照旧是天王殿。
殿前有一座巨大的鼎形香炉,插满了三尺多高的大香。归雨宁请了三炷香,每人拈了一炷,点燃,恭恭敬敬举在额前,拜了四方,然后插到香炉里。
邓源虽然是第一次正正经经进庙烧香,但跟在归雨宁身边亦步亦趋,倒也没出差错。
点完香,归雨宁到天王殿正面拜了弥勒,又绕到背面拜了韦陀。邓源注意到这里的韦陀杵是扛在肩上的。根据后世导游词里的说法,表示这个寺庙是规模较大,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看来香火当真是鼎盛啊。
接下来是拜如来佛祖、文殊普贤,护教伽蓝。邓源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年代的寺庙里,已经供奉关二爷为护教伽蓝了。
最后来到观音殿,归雨宁将随身带的鲜花供果摆上香案,跪在蒲团上双掌合什,闭目低声祝祷:“信女归雨宁,诚心致礼”
起初邓源还能听到,后来语声渐低,微不可查。一旁的归庄也恭恭敬敬地下拜。邓源一时还没想好祈什么福,便瞻仰起殿里的白玉观音像。这尊玉像比真人略高,踞于莲台之上,神韵古朴,法相庄严。双目低垂,似乎能尽查世间之事,尽救世间之苦。邓源望着,不由得一阵恍惚。
没片刻,归雨宁祝祷已毕,睁开眼三跪九叩,五体投地,行了大礼。却又见邓源呆立在一旁,便问:“傻站着做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