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承明殿,早朝。
赵元俨早早带着赵允初进了宫。有些朝臣甚是纳闷:这老王爷是不是又疯了,上个早朝还带着半大不小的孩子。
正在不知道把孩子放在哪儿的时候,张茂则走了过来,“见过王爷!请王爷按惯例等候上早朝。允初就交给我吧。”
“爹爹,我跟着茂则去玩了。”赵允初很是兴奋,一晚上没睡着觉的他,一点困意都没有。
“听茂则的话,爹爹上朝去了。记得爹爹教给你的话,务求上进。”赵元俨慈父般谆谆教诲,给赵允初整了整衣装。
“是,爹爹,儿都记下了。”
说完,赵允初就跟着张茂则绕到垂拱殿的后面,径直来到福宁殿。
他看着走在前面的这个大哥哥,没有说话。
原来的赵允初可能不知道这个内侍是少了重要零件的,但现在的这个赵允初却是什么都懂了,其实张茂则是不能被称呼为“哥哥”的。
“官家,赵允初带到了。”张茂则轻轻放下允初的小手,毕恭毕敬地拱礼说。
已经换好朝服的宋仁宗,显得清瘦而文雅,踱着步子慢慢走近赵允初。
很是威仪,很有气场!
“官家!”赵允初之前在宫内待过,这些礼数,这个身子倒还是记得,凭着惯性,行了礼。
“免礼!朕昨晚和你爹爹说了,让你再来进宫陪陪朕,你可愿意!”
“愿意!我喜欢这地方,能吃好东西,还能见好多人,还有好多我家里没有的好物件,还能和茂则他们玩,当然我最喜欢和官家说话、聊天!”允初兴高采烈地说道。
赵祯看到这个孩子很阳光,知书达理,甚是喜欢。居然比以前好说话了,一张嘴说了这么多!
身后的茂则、怀吉等看到官家久违的笑脸,甚慰。
原来宫里内侍都很喜欢这个允初,当时这小子呆头呆脑的,不成想几年之后竟然这么善说辞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这位穿越了千年。
“今天早朝,你陪着朕去,你在朕身后的屏风后面坐着,听听群臣是怎么议论军国大事的。累了,你就跟怀吉说,他会带你回福宁殿。只有一点,你不要出声音,以免朝堂听到。可记住了?”
穿越过来第一天祭天,第二天直接上早朝?!这节奏有点太快了吧?
“允初记下了!请官家放心。”允初赶忙答应。
仁宗如往日一样上殿,允初则由梁怀吉陪护着跟在后面。
仁宗坐定,群臣拜叩后,早朝开始。
“今日只议一事。昨日冬至祭天,西夏李元昊朝贡不至,详情尚不可知。但朕以为此事蹊跷,早朝议议吧,但说无妨。”
仁宗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他说的无妨,就是无妨。不像是其他君王,虽说是直言,散朝后就没了性命。
这西夏党项人本是北魏拓跋氏的后代,后来唐王朝爆发黄巢起义,拓跋思恭率部族讨伐黄巢立了功,因此被唐僖宗任命为夏州节度使,赐给国姓“李”,令他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
五代十国时期,李氏采取保全实力的政策,尽力避免卷入内战的漩涡,但实际上就是独霸一方的诸侯国。
赵宋建国后,西夏对宋王朝时而归附,时而反叛,直到景泰三年(1006)夏国主李德明遣使奉上誓表,向宋王朝称臣。
宋朝遂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又赐银、绢、钱、茶不等。
西夏则每岁旦、冬至等节日遣使来献。
“官家,老臣以为,此次西夏没有遣使朝贡,说明李元昊有可能已经反了。他的不臣之心,我早已察觉出一丝异样的气息。只是我大宋歌舞升平久了,麻痹大意。包括官家在内的文武百官都没有把西夏当事,表现得相当愚钝、迟钝甚至说是愚蠢!以至于养虎为患!”已过花甲之年的枢密使王德用出列,手持笏板气呼呼、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元辅(王德用字),切勿心急。来人,赐座,请详细说来。”
王德用这个岁数一般不上早朝,今天由于议论西夏战事,便被请了上朝。
屏风后面的赵允初顿时更有了精神,他对西夏特别感兴趣。穿越过来就知道李元昊还创立了西夏文字,和汉字笔画一样,都是横平竖直,但就是一个都不认识。
赵允初意识到,穿越过来这个节点,正值宋夏战争前夕。
大宋快要被挨揍了,还是那种稀里哗啦的被揍。
“我说三件事。其一,天圣六年(1028年)八月,现任参知政事的王鬷前往河北视察防务,真定路的曹玮就跟他说过一个事,这事正是关乎西夏。”
正在朝堂上的王鬷心里咯噔了一下,眉头一皱,看向王德用,冥思苦想到底是什么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