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
年过半百的孙权坐在案几前,盯着面前摆放的事物,正是一碟子青霜。
伸手轻轻捻起一些,在指尖不断搓揉,感受青霜细碎的颗粒感,喃喃道:“真是好东西呐,小小蜀国何其之幸?”
随着入冬前的商人各自回国,青霜这种东西出现在天下视线中。
至天子,下至庶民,如今对青霜都是如雷贯耳。
味咸鲜而无苦涩,这简直是梦中情盐,尤其这东西卖得还不贵。
诸葛瞻的售价极低,商贾们算运费之后,青霜抵达两国后价格也不算离谱,百姓们也能买得起。
商贾们也知道细水长流的道理,青霜归根结底是食盐,只有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他们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青霜本就不愁销路,玩的就是一个稳赚不赔,薄利多销。
而且一些聪明的商贾,从竞标之事当中获得灵感,一些中标的代理商,现在也开始在境内找经销商,拍卖经销商资格。
例如一郡之内,每个县安排一个经销商,出价高者能获得一县的独家经销权。
诸葛瞻卖给大商贾,大商贾再卖小商贩,小商贩赚个辛苦钱。
虽说是辛苦钱,但依旧有人抢着干,毕竟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胜在稳定。
对于青霜的出现,孙权心里非常清楚,这会对本国的盐业造成巨大冲击,影响朝廷的收入。
这次商贾们由于事先不知道青霜的存在,入蜀时只带了购买蜀锦的钱财,故而无力购买青霜,这些带回来的青霜都是诸葛瞻送的,数量不算太多,影响还不明显。
可一旦来年开春,大量商贾从蜀中购买青霜,那朝廷的盐府就可以直接倒闭,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孙权虽然明知未来的情况,但却也无能为力。
东吴本就是孙家跟江东世家相互妥协的产物,江东世家支持孙权称帝,孙权也得给江东世家足够的好处。
东吴虽无九品中正制,但选官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江东世家子弟成年后,都能轻松出仕获取官职。
在这种情况下,世家在东吴的力量非常强横。
东吴那些大商贾,背后都有世家的支持,甚至商贾就是世家的旁系庶子。
兵荒马乱的年代,这年头行商必须有实力,才能避免被路的贼人惦记,护卫队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能拥有私兵部曲作为护卫队,那必然有世家在背后支持,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拿商贾开刀显然不行,这会触及所有世家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集体反对,孙权哪怕是皇帝也吃不消。
“父皇。”
一道声音打断孙权的沉思,抬头看去,孙权笑道:“太子来了,坐吧。”
“谢父皇。”太子孙登坐下后,看到桌子的青霜,问道:“父皇这是在为盐业担忧?”
“谈不。”孙权微微摇头,“大吴虽然实行盐铁专营,但其实民间屡禁不止,私盐私铁成风。”
不管是吴郡四大世家,还是会稽四大世家,这些东吴的世家大多临海,而临海就很方便煮盐,民间的私盐都是这些世家在贩卖,毕竟普通老百姓也没这个实力。
孙权对青霜并没多少抵触,因为原本东吴的盐业就赚不到多少。
孙权的内心更多的是酸,是羡慕。
羡慕蜀汉不仅有蜀锦,现在又有青霜,偏偏东吴地盘更大,却没有这种特色‘刚需’货物,这让孙权心里很是嫉妒。
“吩咐下去,朝廷煮盐的衙门解散吧。”孙权开口道:“这东西的出现,绝对会垄断盐业。”
“不禁止么?”孙登忍不住问道。
“禁不了,就跟蜀锦一样。”孙权解释道:“就算下旨禁止,也会出现走私,禁无可禁。”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哪怕冒着杀头的风险。
蜀吴两国的国境线何止千里,总不能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出使蜀国的事情安排好了吗?”孙权转而问道。
“回父皇,已经安排妥当,使节团带着礼物已经路。”孙登答道。
“主使何人?”孙权不由问道:“过去可不能堕了咱们大吴的威名。”
“父皇放心,孩儿派遣诸葛恪作为此行主使。”孙登笑着解释道。
“呵呵。”孙权哑然失笑,“这确实是个好人选,且不说诸葛恪从小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单单就凭他姓诸葛,去蜀国就没人会难为他。”
“对了,蜀国这次是派遣谁来?”孙权又问道:“听闻费祎那家伙当了尚书令,估摸着今年不会再来了。”
费祎出使东吴的次数最多,给孙权留下的印象也最深,每次费祎来都是嘎嘎乱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