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样的朝廷,这是怎样的一批臣子啊!
刘龙见到常风,别说跪拜,连拱手之礼都懒得行。他背着双手,盛气凌人。
“臣子捐银子给皇上修佛塔,祈求延寿,这是孝心!文官们不是天天把百善孝为先挂在嘴边嘛?”
刘瑾皱眉:“不太可能吧。文官们反对皇上修佛塔。皇上已经同意。”
朱厚照满脸委屈:“父皇.”
弘治帝分外失落,压抑之下他眼冒金星,差点从龙椅上跌落下去。幸好萧敬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常风也在厂卫、军中开了公益。厂卫袍泽、军中将士亦踊跃捐银。
常风冷笑一声:“呵,袒护藩王宗亲就要跟你们三位阁老、六部九卿为敌。如今皇上都要让你们三分。我这个家奴又怎敢自讨没趣?”
常风已经揣摩透了文官集团的脾性,文官集团不知不觉中,成了被常风利用的对象。
皇帝势微,皇帝的家奴头子自然也缺少对文官的威慑力。
这日,锦衣卫中来了几名修庙宇、道观、佛塔的筑商。
“至于李阁老所说,藩王宗室供养靡费甚多,是朝廷大弊,我与你观点相同。”
夭寿了!一个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开创一朝盛世的明君,在病入膏肓之时,连修建一座佛塔祈求延寿,都要被“贤臣”们反对。
“他老人家只是想修一座佛塔而已!你们就横加阻挠,毫无人臣孝悌!”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和称谓。谢迁入阁之前,口称常风为“常爷”,如今却直呼其名。
“晋系藩王中的庆成王,生了九十多位子女。朝廷光是封他的庶子们,就封出去四十三个镇国将军爵位。”
六部官员、科道言官纷纷出班:“臣附议!”
弘治帝开了金口:“朕打算在朝阳门外修一座延寿塔。内阁拟诰书吧。由司礼监秉笔张永、内官监太监李兴提督兴建事宜。”
刘健此言一出,先是李东阳、谢迁两位阁老出班:“臣附议!”
常风所说的事,是为弘治帝修延寿塔。
“譬如庆成王一人便有妾数十位。”
常风撒谎:“有,北镇抚司在各藩王处都是有耳目的。此事属实。”
常风却道:“你说错了。文官们是反对皇上用内库、国库的银子修佛塔。如果修佛塔所出银两,是臣子们自愿捐献的呢?”
而限妾令的幕后推手常风则深藏功与名。
仅仅十八年前,皇上还是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如今却已虚弱到像个八十老翁。
常风道:“你立即在宫中搞个公益,向内宦们募捐。我在厂卫、军中,跟缇骑、武将们募捐。”
常风笑道:“最近我帮他们出了个主意,原本剑拔弩张的关系有所缓和。”
“众卿家所言极是。是朕有错。国帑、内帑一丝一毫皆是民脂民膏。朕不该擅兴土木。”
“亲王庶子封郡王。郡王庶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庶子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庶子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庶子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庶子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庶子封奉国中尉”
常风道:“查!不但要查他,还要查他三代。我倒要看看,刘首辅的高足是不是洁白无暇的莲花。”
储君朱厚照听不下去了,他高声道:“满朝文官还有良心嘛?父皇的身子是被朝政累垮的!”
李东阳附和:“诸藩系宗室中,数晋系宗室生得多。山西巡抚前一阵子曾禀奏,晋系宗室一年供养就需粮七十七万石。”
大明的文官,是最早的杠精。
“贤臣”们不是不通情理。他们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原则:弘治朝的朝堂是君臣共治。不能让皇帝说了算!不管皇帝提出的事情是否合理。我们一定要杠一杠。
刘健追问:“领头的是谁?”
半个时辰后,内阁值房。
当然,要说文官集团是漆黑一团,也有失公允。他们对付宗室,除了因乌鸦校尉造谣,也有为江山社稷着想的原因。
常风道:“去。当然要去。如果我所料不错,我布局了一个月的那件事,今日会有个结果。”
这便是弘治十七年著名的“宗室限妾令”。
常风站到了三位阁老面前。
“君臣”变成了“臣君”,臣在君上。弘治帝或许能在史书上留下君臣共治、从善如流的好名声。但改变不了臣权压过皇权的事实。
“洪武年间,有爵在身的宗室只有五十八人。到永乐年间,宗室人口增至一百二十七人。至本朝,宗室人数竟达一万一千八百人!”
数日之后,常风的老泰山刘秉义过寿。内阁三阁老竟然命人送来了寿礼。
刘健抿了口茶,瞥了常风一眼:“京中纷传,宗室正在串联,说什么宗室要出来理政,削内阁之权。有这回事嘛?”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从弘治帝还是储君时,常风就常伴他左右。
刘秉义劝常风:“如今内阁的权力大过皇帝。你这样就对了。为官嘛,一定要学会韬光养晦。”
常风道:“不敢。”
短短三日,文官、武将、内宦共捐银十万余两。为弘治帝祈福的延寿塔顺利开建。
刘龙道:“刘首辅命你立即去内阁值房。”
谢迁插话:“怎么不敢?还有锦衣卫常屠夫不敢干的事情嘛?”
当日,刘瑾便在宫中开了公益。张皇后得知,带头捐了三千两体己银子。
早朝开始。
刘健点头:“是啊。虽说永乐朝之后,藩王势力日益势微。但不少藩王还是有护军的。”
刘秉义大为惊讶,寿宴罢,他问常风:“贤婿,内阁一向与你不睦。这回我做寿,他们怎么送了寿礼?”
内阁值房。
“不如这样。先限制宗室袭爵的人数。”
刘健说了一席载入史书的话:“禀皇上。佛老鬼神之事,无益于世,有损于民。今寺观相望、佛道成群、斋醮不进,赏赉无算,竭尽天下之财,疲天下之力,势穷理极,无以复加。请收回前命,停建塔寺!”
李东阳附和:“对。大明以孝悌治天下。要说尽孝,咱们这些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不能落于人后。”
“臣常风请求至延寿塔工地,搬运木材、石砖。略尽身为臣子的绵薄之力。”
常风得了这个数目,立即找到了刘瑾商议。
此人是弘治十二年的探花,刘健最看重的高足。有刘健当后台,他完全不把常风放在眼里。
“哦,银子由内承运库出。不用一两国帑。”
就在此时,翰林院的庶吉士刘龙大模大样的进了常风的值房。
李东阳道:“常同知所言极是!限制宗室妾室人数是个好法子!”
常风再次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宗室限妾令”和“修建延寿塔”两件事中,常风琢磨出了一个心得。
这个心得便是:不要跟文官集团正面冲突。要虚与委蛇,通过巧妙的手段让文官集团这个庞然大物为己所用。</div class="contentadv">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