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孙策在出征前,给他说起了打造这幅铠甲的想法后,断断续续下总算是完成了。
其中光是将宿铁打制成板甲,花费了蒲成大多数的时间,剩下的各种工作他也是精益求精,所有的铁部件全部用了上好的宿铁。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拥有一副铁甲那可是极为了不起的,即使是后来的明清时期,铁甲也是可以当做传家宝的。
如今,在江东军中,也就是司马以上的中上层军官可以拥有一副铁甲,其余基层军官也只能穿戴皮甲,或是加上一块护心镜的皮甲。
就连孙策的亲军之中,也才不过人手一副皮甲,至于各郡郡兵,着甲率能有百分之三四十就算很不错了。
为了提高士卒的着甲率,孙策想尽了一切办法搞到甲胄,从各地搜罗,自己打造,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随着孙策有意地引导麾下铁矿的开发,江东未来一段时间的铁产量会出现一次飙升。
这些铁会拿来做什么?那当然是首先制造武器和铠甲。
目前孙策最希望的,是能够打造出一支重甲步兵和一支铁甲骑兵,以此承担日后面对曹操时的正面作战。
至于郡兵等其余军队的着甲率,只能先往后稍一稍了。
其一,是因为皮甲虽然制作简单,但需要大量的牛皮或者其他牲口的皮,江东并没有那么大量的皮来生产皮甲。
另外,即便有足够的原料,江东也缺乏能够制作皮甲的大量熟练工匠。
因此,孙策还不如在铁甲上下下功夫,当铁甲率提高之后,可以将一部分不用的皮甲淘汰给郡兵使用。
离开马鞍山镇之后,没过多久,便率军回到了会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孙策本人不会率领部众对外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在对荆州方向上。
他的目标重心,是人口,让放在外面的鲁肃,周瑜,太史慈三人,不断地迁移流民到他麾下,以充实不足的人口底蕴。
剩下的便是布置江北的防守,正所谓守江必守淮,乃是被历史屡次证明的军事定理,淮河对于江东来说,将会是第一道防线。
而淮南地区是第二道防线,至于滚滚长江则是第三道防线。
为了在官渡之战结束后可能出现的南北大战中取得一个有利的形势,孙策有必要尽快实施淮河防线计划。
最前面的防守,孙策打算交给周瑜举荐的霍峻来主导,朱治的养子朱然辅之。
此事自然受到了许多老将的反对,但孙策力排众议,强行将两人给推了上去,并且还让朱然在受过张昭教导的军士中,挑选出五百人作为自己的部属。
至于霍峻,虽然他事先言明不会和文聘为敌,但布防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其原本的部众,自然是被打散,插入了江东军营中,防止他权势过大。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