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王承恩急的还要说话,崇祯打断了他,“王大伴不必担忧,山海关森严壁垒早已是众志成城,三日后赴宴,朕也是成竹在胸,救大明的两个皇子,大破多尔衮就在那场鸿门宴了。”
王承恩一看没办法,“既然爷一定要去,要多做准备,多带兵马。”
王承恩想起鞑子的野战,不禁有些心有余悸。大凌河之战,松锦之战,这些大战的惨败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这时杨万里来报,“皇上,三顺王带着2万鞑子向西北方向而去。”
“哦?这三个逆贼定然是去喜峰口了,朕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
满清鞑子几次都是从这里扣关南下,袭扰京师,因此崇祯立马就想到这一层。
“传朕的旨意,让沿途的守军盯紧他们的动向,在喜峰口关外设伏兵,开关诱敌,命刘重喜一营火速支援喜峰口,务必将此三贼一举全歼!”
“遵旨。”……
王承恩和杨万里接旨之后觉得皇上真是算无遗策,山海关300里方线真就用上了。
皇上手下兵微将寡,只有区区4万人马。住手山海关,内防流贼,外驱鞑子已显不足,还要兼顾这几百里的防线。
当时他们觉得,皇上应该重点防守山海关,分兵延长山海关的防线达三百余里,并非上策。
现在看来,只能是他们鼠目寸光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皇上目光高远,统揽全局,事无巨细,运筹帷幄,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道旨意很快传到了喜峰口,那里的明军主将马兴全,焚香沐浴接旨,冲着山海关方向叩头,即刻可按旨意而行。
山海关的一营总兵刘重喜闻令后,更不敢怠慢,集合5000人马昼夜兼程,赶往喜峰口方向协助马兴全布防……
接下来崇祯调兵遣将,山海关现在还有六大营,减去战争减员,算上锦衣卫还剩下2万6000多人马。
留下六千兵马驻守山海关,由锦衣卫千户韩印和大将吕鸣章各带一营兵马负责守关。
把兵马拉出去跟鞑子决战,不能棋胜不顾家。
除了山海关的主关城,还要兼顾九门口、角山关、南北翼城、东西罗城,欢喜岭上的威远堡及宁海城、一直到海边的老龙头等防线。
因此这两个营6,000人马重任在肩,平均每一个关隘就是八百人马的样子,不过仗着有长城险关可守,清军的主力都在鸿门宴和喜峰口一带,因此崇祯对这二将六千人马守关完全放心。
命杨万里带50名锦衣卫,负责沿途传递各营消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