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得招兵募马准备接管宁远城。
宁远虽然地方不大,还是个小县城,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大明在塞外构筑防线几十年,宁远是离山海关最近的一个战略据点,这里至关重要。
吴三桂曾经在这里当宁远总兵多年,四年前的松锦大战,大明朝最终战败,锦州、松山和塔山等战略要地,全部落入大清之手。
宁远就成了大明对抗大清的前沿阵地。
吴三桂曾经修筑了牢固的宁远防线。
但正在这个时候大明朝出事儿了,李自成的大顺军进逼大明京城,吴三桂奉了崇祯的旨意入卫亲王。
吴三桂只好放弃了宁远放线。
并将这一带20多万老百姓全部迁入关内,此举等于将山海关外200多里的战线主动放弃,白白的送给了鞑子。
从宁远到山海关,这一大片辽阔的土地至少有四五千平方公里,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地级市的面积。
崇祯与大清签订了这个条约,等于一下子把吴三桂丢失的大片土地给收回来了。
当然要在那里驻兵,要重建宁远防线,需要大量的兵马。
现在崇祯最缺的就是兵马。
山海关暂时成了他的陪都,大明京城那边的流贼问题还没解决,调其他勤王之师,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山海关现在只有5万大军。
守山海关绰绰有余,但是要延伸到宁远防线就显得兵力不足了。
另外这5万大军崇祯还得带走一部分,到关内收拾李自成这些流贼,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大明军阀。
这都得需要万马千军随行护驾。
因此崇祯再一次发出招募令,就地招募兵马。
不过现在的山海关征兵相对容易得多。
崇祯在山海关三战三捷,打的满清鞑子主动来谈判求和,关外的鞑子不敢再来骚扰。关内的1万多名鞑子战俘在这里出苦力,为这一代老百姓修缮房屋,挖沟种地,当牛做马,兴修水利。
对于那些没有生活能力的,崇祯还开设周长进行赈济。
这些消息不胫而走,这里成了太平盛世,四方老百姓纷纷慕名而来。
另外愿意吃粮当兵的,崇祯这儿有的是银子,当兵都能吃饱饭不说,每个月还能足额发放饷银,这在明朝末期拖欠两粮饷成为常态的大明军营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崇祯旨意传出以后,报名当兵的络绎不绝。
短短的20天之内,崇祯又招募了3万兵马,这样山海关一下就有了8万大军,接管宁远城一带完全没有问题。
这时王承恩突然来报,蒙古鞑子派来了使臣,崇祯闻听喜出望外……
本章已完 m.3qdu.com